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為(1 / 2)

自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開始到漢初形成製度。皇糧國稅這東西已經存在與華夏百姓的骨子裏,可以說這稅收牽動也關係到整個華夏王朝的興衰。

趙禎有一個大膽的改革,全麵取消農業稅是不可能的,但適當的減免和取消農業稅呢?

小農經濟本就不適合麵對衝擊,當朝廷減免農業稅之後,這些農人便會有更多的能力抵擋自然災害或是人禍,最少不會因為吃喝問題而被困擾。

趙禎忽然發現,這些增加商稅的同時,減免農業稅是一個相對大宋環境更為穩健的事情,趙禎算過一筆賬,減免農稅看似朝廷少了一部分收入,可實際上的好處卻是多得多!

大宋的農稅趙禎改革過一次,早已去除了苛捐雜稅,夏秋兩稅更是標準漢家“十五稅一”的政策。

這是趨於漢朝的稅法,稅收本就不算太高,原本趙禎打算實行文景之治時的稅法,把大宋的原本不多的農業稅改為三十稅一的,但後來他翻閱文景之治的史料時忽然發現,文帝在位時居然“遂除民田之租稅”十三年之久!

但在這十三年中,漢朝的經濟和國家開支卻並未受到較大的影響,連漢朝都能有如此魄力,趙禎稍稍一算下來還不如直接減免部份農稅。

也是因為趙禎考慮到一個重要的問題,黃宗羲定律!

曆史上的稅費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稅費改革後,由於當時社會政治環境的局限性,農民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後又漲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數百年後的思想家黃宗羲稱之為“積累莫返之害”,也被成為黃宗羲定律。

稅國之本也!任何人都會和稅收打交道,朝中的官員更是把稅收看作是大宋統治的標準,也就是說凡是大宋收稅的地方,包括那些實行大宋稅收政策的地方都是大宋的土地!都要接受大宋的統治。

並且大宋的勢力範圍之內都要統一使用大宋的稅收方式,那麼問題來了,大宋現在的勢力範圍有多大?

趙禎不用觀看輿圖便知道大宋的勢力範圍,這是包括但不僅僅包括大宋原有土地的,南到三佛齊,北到木蘭圍場,東至倭國,西至寧夏。

幅員之遼闊,山河之壯美,百姓之眾多,文化之燦爛,遠超曆代王朝!

沒錯,即便是倭國和南海諸國也同樣實行大宋統一的稅收凡是,而在這一點上趙禎便覺得不合理,南海諸國盛產稻米糧食和熱帶水果之類,若是讓他們免除農稅大宋的損失頗大。

而倭國盛產白銀和黃金,土地貧瘠自然可以免除農稅,但商稅卻也無法增加,因為這些真金白銀被大宋以掠奪的方式運輸至大宋,朝廷的錢莊之所以大量印製交子,靠的便是這些真金白銀作為保障,否則打死包拯也不會加印交子,即便是趙禎告訴他什麼叫信用貨幣也無濟於事…………

認死理的包拯認為,朝廷有多少金銀就應該印刷多少交子,這已經是他最大的讓步了,否則便是朝廷用廢紙向百姓騙取財物,乃強人所為!

不過這個曾經固執的包拯僵硬在集英殿的門口許久之後,當三才認為他是不是犯病準備叫禦醫的時候,他猛然如兔子一般竄回去,速度完全不似一個老者,著實把三才嚇了一跳,這速度和勢頭,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要行刺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