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趙禎也被他嚇了一跳,自己不過是隨口一說,為的是試探一下包拯和態度,也是讓他在某地推進一個試點之類的,沒想到他包拯的反映這麼大!
“官家,農稅所為國之本,但如今我大宋疆土廣闊,南北皆盛產糧食,以不愁買賣,至於軍中所需以及賑災之用朝廷大可用國帑以買賣,如此一來休養生息恢複民力,實在是大善之舉!陛下也將名垂千古,實乃千百代之第一君!”
相對於包拯剛剛的模樣,趙禎反而被他眼下的話驚了一下,實在想不到他包拯居然能說出如此恭維人的話來…………
千百代之第一君,這話實在太過誇讚,自己能被包拯這般以“高標準嚴要求”著稱的諫臣如此誇讚,趙禎甚至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
“包相公莫要如此激動,朕的意思是在部份地方實行減免農稅,而並非是舉國上下一律減免。例如南海諸國便不宜減免,此處以糧食為主,輔以果蔬之類……”
包拯稍稍皺眉思索一番便點頭附和:“官家所言甚是,不當舉國上下減免農稅,寧夏河套之地也是產糧之所,可減而不可免也……”
這算是說道趙禎的心坎中,他最擔心的便是朝臣們一竿子把船打翻,或是堅決反對自己的減免政策,或是要求天下一致,那可不是自己想要的。
皇帝最大的好處便是自己提出一個想法之後,自有下麵的人回去完善和執行,但用人一定要正確,比如眼前的包拯,就是一個思慮周全又才能出色的執行者。
趙禎走下禦座,走到包拯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此事朕全權交由你處理,回衙之後務必擬奏一片詳實的奏疏呈上,朕不著急慢慢等你的奏疏,但務必詳實,且不得走漏消息。”
包拯知曉此事的意義重大,不光對大宋和百姓來說,對官家一樣如此,這是關乎陛下仁名的一次施政,也是名垂千古的一項改革!
若是能在大宋境內的大部分地區取消農稅,那便是繼漢文帝以來再次出現減免百姓賦稅的仁君!
不光官家需要仁君的名頭,朝臣們更是需要,能在仁君手下一朝臣子,那便是說明德行上無虧,雖不是各個都算真君子,卻也沒有偽君子在朝中興風作浪。
免除農稅更是盛世的寫照,是治世的降臨,想想看連朝廷都不需要農人繳納稅收,農人還有什麼理由造反呢?!文臣更是可以大肆宣揚大宋的鼎盛,也可以把自己標榜為盛世王朝的典範。
可以說趙禎若是取消了農業稅,甚至比當初傳國玉璽現世更加有力,這才是華夏正統王朝的魄力,這才是帝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標致!
13464/433906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