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城的皇宮依舊矗立在靠北的位置,這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改變的,因為皇宮沒有擴建,整個東京城都在變化,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唯獨那座皇宮,依舊保留了真宗皇帝時的模樣。
大宋的曆代皇帝難道不想將皇宮擴建更闊氣、大氣一些嗎?
肯定想!
但如果這麼做,首先必須麵臨一個問題:拆遷。
汴梁城跟宋代之前的城市有點不一樣,前朝的城市是權力規劃出來的,顯得工整而呆板。
看看唐時的長安城,洛陽城,井井有條的城池結構,雖然規模宏偉,布局嚴謹,結構對稱,排列整齊,但卻如同戒備森嚴的“牢房”。
再加上宵禁和坊牆製度,晚上的長安城簡直堪比一座“集中營”。
但汴梁不同,它是自發“生長”出來的,顯得雜亂無章,而又生機勃勃。
宮城之外,到處是密密匝匝的民房、商鋪。不論從哪個方向擴展宮城,都勢必要拆掉一大批民居、商鋪。
不拆是有道理的,因為大宋的環境和唐時有了極大的區別,大宋的曆代帝王不是沒有想過要擴建皇宮,讓自己住得更舒坦點。
太宗雍熙二年九月十七,楚王宮失火,讓太宗下了決心“欲廣宮城”下了詔書,提出了建設規劃,讓殿前都指揮使劉延翰等人“經度之”。
測繪圖紙準備預算之類,不久圖紙畫了出來,太宗一看,要拆遷太多民居,這不是把百姓們往街頭趕嗎?再說天下人怎麼看待趙宋天家?
何況當時太宗剛剛繼位不久,又準備在次年北伐遼朝,所以做人還是會低調的好,便以“內城褊隘,誠合開展。拆動居人,朕又不忍。”下詔停止擴修宮城的計劃。
大環境鑄就了曆代君王的品質,唐時的皇帝大多唯吾獨尊,重權貴而輕黎民,但到了宋朝,因為要依靠文官的力量去製衡武將,而又提倡科舉製度,使得大宋很依賴那些“寒門貴子”,對百姓也多有照顧。
帝王決策在很大一定程度上為百姓著想,當然這種著想也不過是在大方麵上的,若是當時太宗坐穩了皇位,不準備北伐,皇宮四周的民居,商鋪較少,扒也就扒了…………
大宋天家有個習慣,就是喜歡把“前輩”幹的事情變成祖宗之法。
於是乎後世君王就要依照“前輩”的言行做事了,即便是和趙禎想要擴建東京城的皇宮都要三思而行,最後不了了之,跑去神都城重新修建。
當然他不是一個遵循祖製的人,否則也不會打破那麼多的“規矩”。
但他在麵對百姓的時候,心中永遠做不到唯吾獨尊,也許是因為原本他就是其中一員,也許是因為曆史上的仁宗皇帝的本性便是如此,也許是對趙宋王朝為數不多的尊重…………
東京城的大街上出現最為怪異的一幕,一隊人沿著禦道直直的前進,按道理來說這也沒有什麼,何況這對人穿著的衣物也很普通,但奇就奇在他們一路沒有變道。
即便是在小攤前駐留一會也始終在禦道附近,十裏長街上盡是繁華但也留不下這隊人。
趙禎在靠近皇城的位置看到了一個老的不能在老的老頭,須發皆白但精神矍鑠,他忽然想起這個老頭是誰,驚訝於他還活在這個世界上。
這個老頭是當初趙禎教他炒飯的老者,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他還好好的活著,隻不過他麵前的推車小攤變成了一家門臉不錯的小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