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2 / 2)

瞌睡送枕頭這種好事趙禎是絕不會放過的,既然敵烈部的人不想歸附大宋,那就隻有毀滅了,這個部族和別的部族不同,他們天生就難以馴服,每每遇到一個強大的敵人都是硬鋼到底,決不妥協。

即便是被契丹統治,依舊不服,屢屢進攻契丹,再被鎮壓之後,也不過是休養生息以圖再戰,這也是他們明確拒絕大宋統治的原因。

好不容易熬到了原本統治他們的契丹人沒落,為何還要歸附另一個強大的勢力?這對於敵烈部的人來說是一個機會,而不是一次臣服。

這一次大宋出兵沒有再度派遣張舟以及盡數裝備火器的神衛軍,畢竟他們是步卒,即便是有戰車運輸,也擺脫不掉他們機動性差的短板。

尤其是在草原上這種長途奔襲的作戰方式,笨重的馬車根本就不適合草原作戰,隻能依靠騎兵硬碰硬。

於是趙禎這次派遣的便是大宋最強大鐵騎背嵬騎兵以對陣敵烈部的馬上勇士,隻有硬碰硬才能體現出大宋騎兵的凶猛和無情。

而早就憋著勁的楊懷玉自然是最好的主將,這小子自從抵達上京城之後幾乎是寸功未立,早已在心中憋著勁,也是時候把他和等待已久的背嵬軍放出去建功立業了。

五萬鐵騎如狼似虎的衝出上京城,向著北方一路狂奔,戰馬的奔騰之聲宛若雷霆,讓契丹的探子膽戰心驚,若不是知道這是宋軍對敵烈部的用兵,他們都要密報巨母城了。

即便如此他們也不敢怠慢,小心的把身上的值錢物件顯露出來喬裝成大宋的商賈,從上京城的南門出發,繞一個大圈再度北上。

其實對於契丹來說,大宋攻伐敵烈部是再好不過的事情,敵烈部本就彪悍,即便是大契丹在他們手上也討不到好處,何況是宋人。

大宋征伐敵烈部的消息傳開,草原上的部族多以觀望的態度,敵烈部的人愚蠢,在契丹示弱的時候不養精蓄銳,反而得罪與契丹為敵的大宋,這豈不是兩頭不討好?

再說大宋的騎兵可是連契丹人都不是對手,敵烈部的騎兵即便是再厲害能比契丹人厲害到哪去?

事實上許多部族采取觀望態度的主要目的是想通過敵烈部與大宋騎兵的作戰一窺大宋的戰力,契丹和大宋之間的戰鬥他們都知道,隻不過宋人更多的是以火器壓製契丹人,勝在攻城。

真正的騎兵對決乃是真刀真槍的白刃肉搏,誰也不知道大宋的實力究竟如何,宋軍的重甲騎兵是厲害,可在草原上單單依靠重甲也是不可能贏得勝利的。

草原上觀望的部族之中有些是打算歸附大宋的,但在此之前,大宋必須拿出讓他們臣服的東西,草原勇士隻會臣服真正的強者。

不管宋軍是在人數上壓倒敵烈部,還是在戰力上碾壓敵烈部,隻要大宋獲得勝利便是真正的強者,就像當年的契丹一樣。

13464/4597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