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2 / 2)

並且利國監的狀況還能吸引更多的天竺難民前來,人數隻會在不斷的傳播下越來越多。

這些人並沒有成為大宋的百姓,大宋也不承認他們的地位,隻是在利國監給他們做工換取住處和糧食的機會而已。

大宋的底線便是阻止這些天竺人入籍大宋,蘇軾清楚,所以才在三麵環山的乞藍部設立利國監,吳萬全知道,自己的騰衝軍也會成為駐守在利國監的守軍了。

此時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但唯獨城外難民營地中的吠舍種姓沒有消息,他們是難民中種姓等級最高的,但卻沒有受到大宋的援助。

那些他們眼中的賤民和低種姓的首陀羅已經進入大宋的邊牆,難民營地的人數越來越少,甚至是後來的低種姓已經進入大宋,而他們卻遲遲沒有消息。

這讓甘地十分焦急,因為這裏的糧食越來越少,人們越來越絕望。

焦急的他再次舉著白旗向大宋邊牆而去,隻不過這次沒有人接見他,吳萬全早已經走了,而邊牆的守軍沒有軍令根本不可能放他進入大宋。

隻答應幫他通傳消息,但等待便是石沉大海,根本就沒有任何回應,甘地祈求守軍援助他們糧食,這一簡單的請求也遭到了大宋守軍的拒絕。

沒有上麵的命令,一粒糧食也不能流出大宋的邊境,這是吳萬全這位鐵膽將軍臨走之前專門交代的。

甘地能做的也隻有焦急的等待,大宋的邊軍將士便每天都能見到打著白旗的天竺老頭來回往返於大宋的邊牆和天竺難民的營地。

三天後,傳遞消息的人回來了同時前來的還有蘇軾的親兵,當然沒有帶來好消息,隻是無情的望著甘地道:“我家轉運使說了,既然你們不願同那些低種姓的難民一起,那你們便不用入境了!”

甘地不以為然,反而笑道:“那請問轉運使何時派發援助糧食?”

親兵臉色一變,冷笑著說道:“我家轉運使有令,一粒糧食和也不許出大宋之邊境!若是發現,一律以走私貨物判罪,抄沒全家!”

甘地大驚失色,沒想到自己前往大宋談判,最後居然被拋棄,無論如何他是這麼想的,但卻沒想到自己的問題。

蘇軾的態度很決絕,對待這種人他不會手軟,也不會同情心泛濫,直到現在,在生死線上掙紮的天竺人居然還帶有如此強烈的等級觀念。

這東西是蘇軾在努力想在天竺難民中消除的,而甘地卻要堅持這些東西,怎麼可能不讓他付出代價?

蘇軾早已不是原先的蘇軾,否則在第一次見到天竺人的時候他便已經給出援助了,這麼多年的成長早已使得蘇軾成為一個理性的人。

尤其是他的老丈人趙禎,這個對他來說亦師亦父的人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和改變,原本感性的蘇軾在經過種種之後完全變了模樣。

沒辦法不改變,蘇軾在秘閣中見識了大量人性另一麵的東西,使得他迅速成長起來,他知道這個世界不是隻有詩和酒,還有許多黑暗和殘酷,趙禎一次次的用事實告訴他,人性本惡………………

13464/50457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