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機警的發現了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卻是這個時代從未出現過的跡象,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生產出的東西太多賣不掉,而利國監所生產的都是鋼鐵,石灰等等費時費力的東西,極少有能外銷出去的工藝品。
產能過剩最直接的影響便是這些東西的價格開始降低,他擔心利國監的貨物會影響整個國家的貨物價格。
他迅速的把自己看預測的東西以奏疏發給了趙禎,趙禎非常驚訝,產能過剩確實出現過,但在物資貧乏的封建時代幾乎易出現這種情況就被強大的內外需給消耗掉了。
因為之前出現的產能過剩是幾乎都是農產品或是手工業的產物,消耗能力驚人,而且主要的是價格低廉,容易儲存,所以時間可以慢慢消耗掉這種豐收的紅利,畢竟人口的基數是龐大的。
所以那時候叫豐收,而不是產能過剩,真正的產能過剩是什麼?
產能過剩是生產能力極強,已經超出社會需要。產能是指生產產品的能力,事實上產能過剩不是產品過剩,即便是產品不過剩的情況下,產能也有可能過剩。
而看到這一點就需要長遠的眼光和紮實的經濟基礎知識,而這兩樣東西蘇軾都已經具備,所以他在利國監看到了這一切,並且上疏趙禎了。
對於產能過剩的問題趙禎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畢竟這個世界還處於中世紀中葉,西方世界沒有文藝複興,也沒有工業革命,而大宋這個東方王朝卻已經在開始秘密的進行改變,一個隱瞞世界的改變。
所以趙禎並不擔心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尤其是天竺的這幾十萬難民的出現,他們在利國監生產出的東西都是大宋發展需要的,並沒有什麼不妥,甚至大宋龐大的市場就能完全消耗掉。
趙禎沒有進行計劃生育的打算,在這個時代隻要糧食足夠吃,能養活一家人,那人口就會爆炸式的增長,當然古代也不是沒有出現過百姓自發性的溺死新生兒,但都是因為糧食不夠所造成的。
現在的大宋已經脫離了對溫飽的需求,所以幾乎看不見溺死新生兒的案例出現,而且大宋土地遼闊,南海諸國依舊有著龐大的土地等待開發,依舊有著龐大的內需。
大宋國內消耗不掉,那就可以通過出口解決,別忘了大宋已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產品出口國,利國監的工廠又不是單一製造。
所以趙禎在受到蘇軾的上疏後把它當作一個警示存放在了秘閣之中,同時對蘇軾傳旨,聖旨隻有四個字“杞人憂天”。
眼下大宋非但不是麵臨產能過剩的問題,而是產能不足,疆域如此之大的大宋需要建設的地方太多太多,甚至要為還沒有拿下的吐蕃做準備。
每年朝廷的開銷也跟著日益增長起來,再加上南海諸國不斷的發展,每年消耗的物資都是數以十萬計,百萬計,趙禎到現在還覺得產能不足,無法支撐大宋越來越快的發展步伐。
蘇軾隻是在雲南一隅之地看到了產能的過剩,但卻沒有看到整個國家和世界的需要,要知道這個世界上隻有大宋一個國家能大規模的生產商品,擁有蒸汽機的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