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散的逛街總是讓人心情愉悅的,沒腦子的在南門大街上溜達,曹婆婆家的肉餅依舊是香酥可口,豬肉已經是最普及的食物,原本被稱為濁肉的豬肉在大宋的地位直線上升。
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趙禎對豬肉並不排斥,而且蔡記的廚子總能做出美味的豬肉來,紅燒肉,紅燒排骨,肋條,糖醋排骨,香酥肉,等等幾乎成為大宋百姓耳熟能詳的美食,不光酒樓有買,百姓自己在家也會製作。
豬肉隻要處理得好,隻會留下肉味的香濃而沒有其他的腥臭,而且豬肉是市麵上最便宜的肉,比羊肉和牛肉都要便宜。
在大宋羊肉依舊是占據了高端食材的行列,官員們自然是因為身份的原因,在公共場合都是要吃羊肉的,他們覺得羊肉是最清潔的食物,因為羊吃草料,不像豬什麼都吃。
當然他們在家中依舊會吃豬肉,畢竟羊肉的價格要比豬肉高得多,誰家要是天天吃羊肉,檢察院的禦史定然要參奏其奢靡之風,官員就沒有不愛惜自己名聲的。
至於牛肉,在大宋的市麵上已經開始出現,這在原先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最開始出現的是耗牛肉,耗牛在大宋不算耕牛,來自川陝四路以及青海路的耗牛肉幹在大宋最受歡迎。
原本的肉幹沒有太多味道,而且僵硬,可精明的商人發現了其中的奧妙,隻要是在肉幹中加入香料,並且經過特殊的醃製和晾曬烘烤之後,那味道和口感讓人欲罷不能。
耗牛肉幹在大宋一下收到熱捧,並且成為了當地經濟崛起的一大優勢,耗牛肉幹易於保存,方便運輸和存儲。
這隻是開始,耗牛肉幹的出現使得人們對牛肉並非那麼排斥,北方的土地多,但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適合種植糧食,麵積廣大的草場適合放牧,除了馬匹,羊群之外,養牛也是極好的。
放牧的牧人發現,牛的價格在大宋相當高,甚至超過了羊的價格,於是便開始大規模養牛,利益驅使之下,牛的數量越來越多,市麵上交易的耕牛數量遠遠超過了需求,畢竟大宋的北方對糧食的需求和對耕牛的需求不成正比。
大量的耕牛出現使得放牧的牧民血本無歸,因為耕牛到了市麵上根本就無法買賣,供過於求之下,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
大量的牛群運到州府之中消耗極大,而賣不出去的情況下再運回去,那便是“血虧”,沒人願意做這種事情,無奈之下隻能宰殺耕牛。
大宋的官員自然是勃然大怒的,牛是農耕社會的財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光屬於牧民,還屬於國家。
趙禎正吃著可口的肉餅,街麵上卻出現巨大喧囂聲,三才臉色一變,暗罵賈昌朝維持市麵的不利,還好死不死的被官家撞見。
看熱鬧是華夏百姓的業餘愛好,八卦之心自然是沒人都有,在神都城隻要發生了熱鬧的事情便會聚集一大群人。
更何況還能聽到契丹人哇啦啦的叫喊聲,以及官員的嗬斥聲,監察禦史在大宋雖然官職不高,隻有正八品,但卻是是實實在在的權利人物。
他們擁有監察百官以及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