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1 / 2)

隨著邏些城中不斷的有軍民出逃歸降大宋,邏些城中原本緊張的糧食供應開始逐漸放緩,這怕是角廝羅最近得到的最好消息。

但仁欽桑波並不樂觀,因為城中的糧食是有限的,並沒有增加,隻是因為人的減少而降低損耗而已,事實上所剩的糧食依舊讓邏些城麵對巨大的危機。

近五十萬人的大城,每日的糧食消耗是驚人的,即便逃出一部分人,城中依舊存有四十多萬人,這樣龐大的數量讓糧食的消耗速度依舊迅速。

就算一人一天一斤糧食那就是四十多萬斤,隻進不出之下,還能撐的上多久仁欽桑波自己也不知道,但他卻能有一個大概的估算,最多還有半個月。

之前已經被圍了半個月,而半個月後邏些城的糧食隻能供給軍隊,對這裏的百姓來說將是滅頂之災。

當然百姓的家中也有存糧,這些糧食沒有被算在邏些城的儲備之中,但每家每戶儲備的糧食都不一樣,這就涉及到了另一個問題,向百姓們發放糧食會出現不公平的地方。

有些人家中糧食富裕,甚至還有留餘,而有些人家早已揭不開鍋了,這就是城中百姓出逃的原因。

眼下困難的是對百姓的糧食發放,不知道各家情況之下,很可能會引起百姓的不滿,糧食富裕的人家還能得到糧食,這對整個邏些城都是不公平。

而為了解決這個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城中的所有糧食全部集中起來,同時向所有人發放,這才是最完美的解決辦法,但同樣這也是最動蕩人心的辦法。

當仁欽桑波把這個難題奏報給角廝羅的時候,角廝羅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集中糧食,因為這樣可以讓邏些城撐得更久一些,也可以讓大軍更加的安心,安定。

在角廝羅的眼中,一切都沒有大軍安定來的重要,軍隊是他的一切,軍隊安定則邏些城安定,宋人雖然在外麵鼓噪,但又能如何?

他們不打算攻城而是打算圍城,圍城的目的就是讓邏些城總的吐蕃大軍戰力下降,不堪一戰,角廝羅覺得自己不會中計。

於是一場浩浩蕩蕩的收繳行動便在邏些城中開始了,而原本被賢覺和岡波仁安撫下去的民心立刻開始變得躁動。

百姓不明白角廝羅都用意,糧食富裕的人家之所以沒有出逃就是因為有足夠的糧食吃而沒有餓肚子,你現在把他們心中最後的保障也收走了,他們豈能幹?

至於糧食較少的人家也是惶惶不安,因為角廝羅把他們所剩無幾的糧食也征調走了,他們下一頓就可能餓肚子,這時候誰還管你的意圖是什麼,人總要有活下去的權利。

錯誤的政策使得角廝羅把剛剛安定一些的邏些城帶入了毀滅的深淵,原本因為恐懼和鎮壓平靜下來的吐蕃百姓再次動蕩起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城外瘋狂逃竄,而原本還能通過殺人穩定局麵的軍隊卻無法繼續下手,暴力鎮壓傷害百姓的同時也在傷害著軍隊。

人性是個美妙的東西,他們控製了人的善惡,而殺害同族這種在道德上受到強烈譴責的事情可以在逼迫下幹一兩次,但不能大量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