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仁欽桑波這位殿後的吐蕃大相離開,邏些城的交接便算是徹底結束了,大宋獲得了對邏些城的控製權,同時吐蕃人也結束了數百年在這裏的統治。
雖然城中還有一些吐蕃人,但這些人要麼是不願追隨角廝羅離開的,要麼便是沒有辦法跟隨角廝羅離開的,老弱病殘占據了絕大多數。
而在宋軍入城之後,趙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按照之前投放到邏些城的安民告示做事,首先把糧食送到這些留守的吐蕃人家中。
沒錯就是送過去而非讓他們自己去領,這樣做的意義很大,大宋的官吏帶人親自發放,在發放的同時便把人數統計了下來,如此便會給這些人建立戶籍。
角廝羅走的時候很徹底,把邏些城中乃至吐蕃的重要文卷全部燒毀,這樣一來大大增加了大宋接手吐蕃的難度。
但趙禎卻並不生氣,畢竟這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無可厚非,若是換做自己可能會更加徹底,甚至在邏些城的各個官衙中買下火藥彈以增加敵軍傷亡。
戰爭是沒有道德或是不道德的,也沒有勝利者或是失敗者,有的隻是利益最大化的人,有的隻是賺的盆滿缽滿的人。
大宋在這場戰爭中算是賺的盆滿缽滿,也算是利益最大化,但這一次大宋對吐蕃作戰並沒有發行戰爭債券,這就意味著許多人不能直接享受戰爭所帶來的紅利。
高原是頗為廣闊,但這裏隻適合種植青稞和放牧,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高原上來去自如,高原反應依舊是這裏一道屏障。
所以趙禎從一開始就沒有發行戰爭債券,當百姓們知道自己通過戰爭債券所買來的土地根本無法前往時會怎樣?
許多人對高原的了解還停留在唐時的水平,這種想法也出使大宋百姓對攻占高原的意義不太了解。
雖然尋常百姓沒有賺到,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宋沒有賺到,也不意味大宋的商賈沒有賺到,高原擁有豐富的資源,也擁有大量可供牛羊馬匹放牧的地方。
礦產資源,各類藥材,多餘的勞動力,以及大片大片的草場,這些對大宋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在趙禎眼中幾乎每一塊土地都有他的價值,高原更是如此,不光擁有極高的戰略意義,並且資源豐富。
大宋在趙禎的不斷改變下也開始變得不一樣,他們知道土地不一定就是貧瘠的,大宋每占領一塊土地,隨之而來的將是不斷的開發。
大宋的朝臣們也明白,隻有把土地變得繁榮起來,大宋才能獲得更多,更久遠的財富和繁榮。
楊懷玉的背嵬軍被派遣監督吐蕃人離去,雖然趙禎相信角廝羅一定會帶著追隨他的人離開,但必要的監督步驟是少不了的。
大宋的西征到現在基本上便算是結束了,對於這次西征的結果趙禎是非常滿意的,宋軍折損的將士並沒有多少,雖然他們戰死,但應得的用於和賞賜不會少,趙禎本打算從國庫出錢但想了想還是從內庫出錢比較好些。
除了趙禎的賞賜外,各軍的繳獲也會拿出一部分給這些戰死的將士,這是大宋軍中多年不變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