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2 / 2)

不光為大宋提供了消費基礎,還增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這也成為朝廷加強民生的重要手段,即便是三司也在上奏,請求稍稍減免一些餐飲的稅收以鼓勵整個行業。

宋人現在明白了一個問題,增加朝廷的稅收不是僅靠多收稅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更多的產業,一個產業的蓬勃發展之下,即便是稅率稍稍降低,也能通過數量來彌補甚至是超越。

在成都府稍稍逗留了一段時間,趙禎便在蔡伯俙和三才的催促下上路了,四川路的地形實在是沒有辦法鋪設鐵路,唯一的辦法就是走蜀道。

幸好大宋已經在四川路重修了蜀道,走起來雖然是無法和平原相比,但至少比以前要通暢的多。

何況皇駕最大的好處便是不會遇到擁堵的問題,皇駕以及回朝軍隊的探馬在前麵不斷的警示,所有車隊商人都要必讓皇駕。

隻要是宋人,無論是誰都會恭恭敬敬的把主路讓出來以方便皇駕的通行。

趙禎坐在馬車中翻閱著歐陽修編篡《五代史》的手稿,手邊放著的是另一版由薛居正編篡的《五代史》。

雖然兩本都是五代史,但後者的政治意義要遠大於史實記載的意義,大宋的建立也就意味著五代的終結,薛居正是奉了太祖詔令編篡的五代史,編修的內容多是直接參照五代各朝的實錄而成。

這段曆史實在太過複雜,並且外族極多,五代史可以說是漢家王朝中最難編篡的曆史,單單收集各朝的實錄便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從朱溫代唐稱帝到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區相繼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過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南平、北漢等十個小國,周邊地區還有契丹、吐蕃、渤海、黨項、南詔、於闐、東丹等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這便是五代十國。

一般人連時間順序或是王朝更替都弄不明白,編修的史官更是要詳細的查閱實錄,並且把其中相通的部份串聯起來。

隻可惜五代十國太過複雜,即便是薛居正主持編篡,大量文臣同修也難以做到麵麵俱到,相比其他的史書還是相去甚遠。

於是乎歐陽修這位大文豪便有了自己的想法,獨自編修《五代史》,因為在他看來大宋滅了西夏,亡了遼朝,收服了倭國,吞並了大理,攻伐了吐蕃,這些偉岸的功績必須要有一本《史書》記載,但大宋國朝鼎盛無法編修本朝史,唯一的辦法就是在重修《五代史》的同時,把這些被大宋滅掉的王朝加進去。

由於工程浩大,實錄眾多,沒有朝臣願意放下自己的本職工作參加,畢竟史官多是兼任,雖然能在史書上留下清名,但實在是太累了些,按他歐陽修的想法,便是到死怕是都修不完這《五代史》。

13464/557553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