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1 / 2)

就在趙旭繼位的半個月後,大宋的百姓逐漸習慣了新天子的趙旭。

而趙禎已經準備好了西遷的事宜,國庫中屬於天家財富的那一部分趙禎給了趙旭,畢竟原本國庫告急的時候趙禎用內藏庫填補虧空也不是一次兩次,而這些錢財原本時需要歸還內藏庫的。

但趙禎並不打算把這些錢財帶走,事實上他打算留給趙旭的想法也是不太現實的,就算是名義上留給了趙旭,實際上三司也會想盡辦法的截留下來。

原因很簡單,這些錢財已經被三司計入了國帑之中,想要動那便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倒是每年可以向內藏庫支付利息,這些錢財便算是拿的理所應當。

作為皇帝的趙禎沒有辦法行文三司去要錢,而趙旭更不會去要這筆錢。

內藏庫中的珍惜寶物自然是給後宮挑選一部分,剩下的趙禎也沒有打算帶走,這是漢家人的傳統思想,財富就應該一代一代的傳下去,越積越多,越積越厚,至於要積攢財富作何用,天家卻和一般人家不通過。

內藏庫其實就是皇帝的小金庫,同時還要為國庫作為補充,後宮采買用度,賑災修繕等等都是要從內藏庫中出一部分錢的,如此才能和體現天家體恤萬民的仁愛。

當然即便如此,趙禎從內藏庫中帶走的財物也是相當龐大的,畢竟蔡記和碧雅軒這倆個大宋最賺錢的行當每年都會上繳大量的錢財。

即便是繳納稅收之後也有萬巨之財彙聚到內藏庫中,為此三才征用了一列火車作為運輸工具,而趙禎的目的地就是在西麵寧夏路的興慶府。

興慶府作為曾經西夏的國都,地理位置極好,當年李德明派遣能臣賀承珍督率役夫,北渡黃河建城。

營造城闕宮殿及宗社籍田,定都於此,名為興州,後李德明子李元昊繼位後,又廣建宮城,營造殿宇,升興州為興慶府。並於此正式立文武班;建立西夏統的政權。

興慶府作為西夏王朝國都的便利條件很明顯,這裏時寧夏平原中最為富饒的土地,也是河套地區的重要所在。

若是按照當年的軍事地理形勢看,西夏原來的根據地銀、夏一帶,東南是北宋王朝領土,東北為強大的遼國,不但向外發展受到很大的限製,而且周圍靠近宋、遼邊防重鎮,軍事上易受威脅。

而興慶府地域,水草豐美,地饒五穀,宋、遼勢力無法對這裏進行有效控製。

交通位置三興慶府“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遊,扼西陲要害”,其地理形勢比銀、夏一帶優越得多。

至於經濟上,相比中原興慶府周圍地區農牧業比較發達,但工商業不行,最大的好處便是這裏乃絲綢之路的要道。

黃河流域相對穩定的引黃灌溉農業,可以保證城市的軍需民食。除了原有的唐徠、漢源古渠等灌溉之利外,在元昊活著的時候又修建了賀蘭山東麓衝積平原上長達二百餘裏的“昊王渠”。

這條水渠徹底使興慶府四郊的農牧業生產有了更大發展,成為西夏境內的糧食基地和重要牧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