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2 / 2)

李元昊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看上的地方也是有著大量地理優勢的存在,趙禎自然準備把自己的行宮遷都到興慶府。

那裏有現成的皇城,規模還不小,同時又是絲綢之路上西去的交通要到,來自西方的消息傳遞極快,也較為便利。

隨著趙禎的西遷,神都城中也開始忙活起來,畢竟這是一個繁雜工程,而不是簡單的搬家那麼簡單。

政治基礎時不會動搖的,趙禎也不允許他們動搖,大宋的文武官員一律不得跟隨趙禎,即便是蔡伯俙也要老老實實的去往衙門中點卯當差。

更別提其他的官員了,何況趙旭繼任天子之後,便是新君臨朝,誰不知道這時候才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繁雜的政務也是多的不行根本就沒有心思想別的事情,文武官員不動,神都城政治中心的地位就不會改變。

但民間商賈卻開始轉移,雖然總號沒有變動,可誰都知道興慶府以後的地位將會隨著太上皇的抵達而水漲船高。

有分號的商賈自然是要大力建設的,而沒有分號的商賈則是以最快的速度趕往興慶府去買地,買店鋪,開設分號。

趙禎這位太上皇已經成為大宋繁榮的代名詞,任何人都不會放過緊跟官家的機會,隨著商號的大量湧入,地方上的經濟也開始了複蘇。

原本最缺乏商業和手工業的寧夏路便立刻開始了繁榮的前奏。

嗅覺最敏銳的人便是商人,這些人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商機的存在,他們雖然不知道太上皇想要做什麼,但卻覺得太上皇遷都之後的興慶府自然是商機最多的地方。

大宋已經出現了許多的商業中心,北方自然是神都城,大同府,而中部則是東京城,西南有成都府,東南有江寧府,而東南沿海之地更是有廣州以及泉州,福州三處商業繁茂之地。

唯有西北一直沒有出現龐大的貿易運輸中心,而西北則是絲綢之路的重要所在,這一點自然是早已被人發現的。

既然現在太上皇移駕興慶府,那便說明西麵的發展機遇到了,誰也不希望錯過這次機會。

而趙禎移駕興慶府,自然也使得大宋的西京產生了變化,隻不過西京一直是洛陽,暫時也不好改變,折中的辦法便是把興慶府改為興京。

但沒有人知道,這個興京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模樣,趙禎自己也不知道興慶府的未來會是一副什麼模樣,他隻是想要把大宋的商業中心變得更加平均一點。

他知道每當一個地方受到中央的重視後,那裏的發展便會超乎尋常的快,而此次遷都興慶府雖然是為了以後經略西方更為方便些,但同時也順帶著發展一下西麵。

興慶府距離新疆路不遠,同時距離青海路也不算遠,這倆個地方相對大宋的腹內之地較為遙遠,而恰恰興慶府距離腹內之地不算遠也不算近。

興慶府的發展會給這些地方帶來新的活力和契機,也更加方便自己對西方世界的幹預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