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戰爭,對軍事家而言是一種藝術,對一個國家來說卻是生死大事。

可以說,人類進步的曆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因為要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和更多的物質財富,唯一的辦法就是掠奪和侵略,無論是黃帝大戰蚩尤還是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都是為了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也正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才有了詭詐奇謀的軍事謀略。《孫子兵法》成書於兩千五百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軍事理論著作,比歐洲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早了兩千三百年。

《孫子兵法》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理論著作,也是中國古籍在世界影響最大、最為廣泛的著作之一。其所闡述的謀略思想,被廣泛地運用於軍事、政治、經濟等各領域中。

正是因為軍事家為了自己的理想,國君為了自己的生命,這兩者結合才產生了無數的奇謀妙策,並且用文字的形式為我們留下了軍事上的無價之寶。

這些兵書是用血肉換來的經驗,是先民智慧的結晶。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才讓曆史上那些戰爭除了血腥還有一種理性的悲壯的美。這些兵書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偉大的將帥,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流傳到國外,為國外的軍事家、政治家所推崇。它們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為世界了解中華文明起到了橋梁紐帶的作用。尤其是《孫子兵法》等一些著名的軍事著作,以其博大精深的軍事學說、卓絕超世的奇謀偉略、質樸幽邃的哲學道理,受到國內外讀者的關注和喜愛,這些兵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本書精選了曆史上有名的兵書,進行了詳解,並在《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孫臏兵法》、《諸葛兵法》、《三十六計》每篇後麵都配有戰爭故事,以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書中謀略。

孫武,字長卿,是春秋末期齊國人,是原陳國公子完之後。公元前672年,陳國發生內亂,陳完逃奔齊國,被齊桓公任為負責管理手工業生產的“工正”。陳完後改稱田完。齊景公時,田完的第四代孫田桓子已是齊國大夫,並以這一身份與公室爭權收買人心,采用大鬥借糧、小鬥收進的方法,使百姓“歸之如流水”。到了田完的五世孫田書時,因“伐莒有功”,被齊景公賜孫姓,並賞樂安城為封邑。田書就是孫武的祖父。後來齊國發生內亂孫武就逃到了吳國,並由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閭,吳王為試其統兵能力就“試以婦人”,讓孫武教練一百八十位美女。孫武將這一百八十位美女分為兩隊,讓吳王的兩位寵姬為兩隊的隊長。在操練隊形時,孫武兩次“三令五申”演練要求,可這兩位美人隊長大笑而不守法紀,孫武就斬殺了這兩位吳王的寵姬。雖有吳王力保,但孫武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執行了軍法。但也因此使吳王知其善用兵而拜為將軍。後來孫武佐吳王,向西攻破強楚,一直打到了楚的都城郢;北震齊晉,使吳國成為當時的大國,而他本人也揚名天下。《尉繚子·製談》載:“有提十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桓公也。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武子也。”這就可見孫武用兵藝術的高妙。

孫子以其所著的《孫子兵法》十三篇而被後世尊為兵聖,而這部兵書也被後世尊為兵經。這部兵法書是我國古代最負盛名的兵書,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軍事理論專著。書中係統地總結了當時及之前的戰爭經驗,在論述戰爭的本質及戰爭與政治、戰爭與經濟關係的同時又揭示了普遍的戰爭規律。在孫子的著作中不僅僅是計謀與爭戰,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學內容和其中的一些應用價值,早已滲透到中國人的生活中。而且到了現代,依舊被應用到沒有硝煙的戰爭--經濟競爭中。《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部兵書,更是一部心理學著作,一部管理學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