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十年,七號公館(1 / 1)

看到“七號公館”的字眼,可能很多人會想到養生館、飯店、酒店、樓盤等等,但是我今天要說的那個,和這些東西完全不搭邊。

我說的七號公館,其實是一座建在南方某軍區大營裏麵的地下研究所,裏麵或陳列,或封存,或關押著解放軍過去幾十年在全國各地收集到的UFO殘片或者不明生物樣本。它和美國的51區不一樣,51區因為常常觀測到UFO的影蹤而被世人所熟知,許多人慕名而去,最後成為旅遊勝地。我們不得不懷疑這是當地政府為了發展旅遊業而捏造的假象,是他們有意為之。但是七號公館不一樣,它是真實存在的,隻是因為絕密,鮮為為外人知。

當時中央下達了創建一個未知領域研究所的“七號密令”,項目負責人或許就是個腦滿腸肥的庸人,沒什麼文化,在給它取名的時候犯了難,於是打算叫它“七號密館”,可是想想覺得別扭,便改了個字,叫七號公館。這樣一改,他便覺得便詩情畫意多了。

大家都知道,軍隊是用來打戰的,當時特種部隊還沒成立,在建館初期,負責搜集的士兵把什麼新奇的物件都往館裏塞,完全把七號公館當成了倉庫,沒多久,館裏就被大大小小的稀罕玩意塞滿了。這樣肯定是不行的,於是抽調了部分各領域的精英,草草組建了個研究小組,讓他們躲到七號公館鑒定那些東西。結果發現,裏麵99%的物件都是冒牌貨。事實上,那些被抽調的專家是很幸運的,他們躲過了文革時期四人幫的迫害。

鑒定文物是件繁雜的過程,盡管已經製定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程序,但是在真品與贗品之間,往往隻有一點點極為細微的差別。加上工業技術越來越發達,而今的冒牌貨完全可以以假亂真。這就增加了鑒定人員的工作難度,要求他們要更專業,更淵博,而且囊括的領域更廣泛。基於這個原因,軍方不得不把七號公館對外開放(對外開放不是說對民眾開放,而是對軍事以外的其他專家組開放。而且這個開放程度是相當低的,也就是對於那些參與研究的科學家。任何媒體都從未披露過這個研究所,可見它的保密工作做得多好。過去,七號公館裏的所有研究項目都是作為軍事戰備,列為國家機密的。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踏入公館後,吃喝拉撒全在館內,一輩子都沒有再出來過。)

時值2004年,在程升等人的倡導和中科院的領導下,組建了涵蓋物理學、生物學、化學、醫學、考古甚至宗教等相關領域的專家組,簡稱宇宙生命研究小組。軍部立刻將宇宙生命研究小組邀請到七號公館搞科研,當然,他們訂立了一個協議,內容基本上就是軍方不得限製科學家的人身自由,而科學家也絕不能對外透露七號公館以及裏麵的研究內容。

從此,研究小組就常駐在七號公館,而對於求知若渴的李超來說,一扇完全嶄新的大門為他打開。從此一頭紮進館內,不舍晝夜,進行著緊張而刺激的研究工作。有時他一天隻睡四五個小時,有同事開玩笑說:“你這麼拚命,看起來就像個瘋子,難道你的壽命隻有幾個月的時間,非得在短期內將工作做完?”

沒成想,他卻是很嚴肅地回答道:“我們做科研的,整天和瓶瓶罐罐為伍,不就是瘋子嗎?所以我們要做好隨時進精神病院的準備!也要把我們的壽命看的隻有幾天可活!隻有這樣才能把我們的工作做好。”

從此,李超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瘋子超”。也正是這樣的工作態度,經過十年,以李超為主的科研小組在“上帝基因”的研究上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他們甚至從一個不明生物樣本上提取到了一種叫做“靈魂因子”的不明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