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節 天師道(1 / 2)

三人在院中竹亭中坐下,四妾公親自燒火沏茶,塢堡中數名村婦主動趕來幫忙,一會功夫收拾出一席飯菜,大多是太湖水產與山間珍味,沒有肉類和酒水。

“老夫姓孔,號四妾公,世居吳縣庶族人家,是天師道吳縣‘祭酒’。”四妾公自我介紹,言辭間對天師道祭酒的身份頗為自豪。

高恩華心中愕然,四妾公竟也是天師道中人,從建康城中到晉安郡,一路都有天師道的影子在晃動,可見天師道在晉境的勢力如日中天,師君被稱為民間的皇帝實不為過。

“老先生。”司馬雪詢問:“小道一路南去,途中遇到兩名天師道祭酒,一名祭酒凶巴巴的幫助豪紳欺負百姓,一名祭酒笑眯眯的助人為樂?”說到這兒,忽地想起青陽夫人其實也不懷好意,隻不過和四妾公剛見麵,不想說的太多,便刹住了口。

“天師道人數眾多,魚龍混雜,教中除了四大長老和幾個州的治頭大祭酒略有名氣外,其餘各郡縣祭酒人數上千,相互間從未見麵,有一小部分直接就是當地豪紳擔任,如會稽郡王凝之也是一名祭酒。”

“老先生說的小道好奇起來。”司馬雪笑說:“和我說說天師道的故事吧,好不好?”

“天師道沒啥秘密,同為道門中人,說說也無妨。”四妾公在燈下略一出神,伴著窗外蟬鳴聲,給高恩華師徒講述了天下第一大教的百年由來。

“天師道,也叫五鬥米教,由漢人張道陵在漢明帝末年創教於龍虎山,自稱張天師,所以也稱天師道。

天師道傳承數百年,在魏晉年間傳至江南三吳郡縣,不論豪門士族或寒門庶族中信徒眾多,如琅琊王氏、高平郗氏、吳郡杜氏、會稽孔氏、義興周氏、丹陽陶氏,吳興沈氏等皆有信奉教徒。

時間一長,受世風與修習者影響,教中逐漸分為甘、苦兩派修士。

甘派修士以錢塘江杜子恭為代表,主張淡泊隨性,不忌殺生,飲酒食肉,信奉異法。

苦派修士以吳人盧悚為代表,以道家《上清經》與《靈寶經》為主吸取儒、佛兩家的精要。

主張師不受錢,鬼不飲食,戒絕甘、肥、辛、薰、酒色等,以苦修為法,上解億萬道眾無數劫,下除宗親門徒諸般罪,拯救憂苦,濟世渡危,其功至重,不可稱量。”

“老先生把甘派修士一言帶過,將苦派修士說得這般清楚,這桌上的飯菜中沒肉無酒,一定身為苦派修士了。”

司馬雪一邊插嘴猜測道,四妾公見司馬雪容貌清秀,明眸空靈,一派頑皮憨態,一笑誇道:“小道姑聰慧伶俐,目光銳厲,出言精準,老夫便是天師道苦派修士,歸教中傳功長老管轄。”

“老先生快告訴我,天師道的過度儀是怎麼一回事兒?”司馬雪搖頭晃腦,開心之餘,忽然想起青陽夫人的丈夫胡均曾說過天師道的一件事兒,便問道。

“這個嘛、、”四妾公麵色尷尬,說:“這等浮華淺薄的道門異法,便是甘派用來吸納教眾的手段,此時不提也罷。”

司馬雪見四妾公對這個話題諱莫如深,心中更加好奇,立刻有了主意,四妾公老頭不說,道長大叔也是道士,一會去向道長大叔問個明白。

“兩日後,吳郡有各縣祭酒鬥寶大會,高道長有興趣前行否?”四妾公怕司馬雪再追問過度儀,立刻換了話題。

高恩華道:“祭酒聚會幹什麼?”

“昔年天師道甘派與苦派爭鬥教中師君之位時,沒有比武爭位,而是在聚會之上由兩派展示珍寶,才藝吸納教眾支持,現在師君大位已定,大會用於互通信息和互換物品罷了。”四妾公解釋道。

高恩華心中一動,想看看鬥寶大會中是否有化神丹所需的名貴藥材,便應道:“如果外人能隨便觀看,貧道倒想去見識見識。”

四妾公笑道:“看得,看得,鬥寶大會就如集市一般,各縣祭酒都去,人又多又熱鬧。”

建康城內,平城皇宮內,孝武帝與琅琊王司馬道子父子對坐而談。

“宮中精通占卜之術的修士稟報,公主的星相近日一直在吳郡方向閃爍”孝武帝無精打采,連連打著哈欠。

“公主這是不耐晉安郡酷悶天氣,自已跑回吳郡太湖避暑來了,咱司馬家的孩子一個比一個聰明,要不要命吳郡內史陳吉派出兵士到處挨戶搜查。”琅琊王司馬道子一邊出謀畫策,一邊笑眯眯的看著兒子司馬元顯。

“不好,不好,且莫派兵搜索,一則聲勢浩大,怕驚到公主,二則孩子性情太倔,怕鬧出什麼事來。”孝武帝打了個哈欠,搖頭道:“何況此事牽扯司馬皇族與謝氏一族的顏麵,知道此事者越少越好。”

“皇伯父容稟。”司馬元顯眼珠一轉,站起來施了一個長揖禮,說:“小侄有一計,不知可行否?”

“說,快說。”孝武帝笑道,一邊又打了一個哈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