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陝西老腔(1 / 2)

明天就是勞動節了。王百川是老陝西人,隻要是他做的項目,每年的勞動節,都是最熱鬧的日子。各個施工班組都要排練節目在這一天進行才藝表演,搞一個不大不小的聯歡會。還會評比名次,頒發獎品。而明天更讓人期待的是,王百川請來了特別有名的華陰縣雙泉村的老藝人過來串場,給大夥來兩段陝西老腔,相信一定場麵很火爆。

陝西老腔戲劇藝術起源於華陰縣衛峪鄉雙泉村,與險峻的西嶽華山遙遙相對,在《前漢書》、《華陰縣誌》等史料、碑文中詳細記載了此地的特殊地理位置。據村中聳立的碑文記載:“京師倉又名華倉,京師庾倉,遺址一麵依山,三麵臨崖,地勢高敞,形勢險要,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倉城。”險要的華倉中儲存著供應京師無以數記的糧食,繁忙的水運、陸路穿行而過。可以想見,守糧將士和漕河船夫、拽船纖夫在勞動中為了緩解勞作的疲乏,滿足自我情感的抒發,在繼承前代秦調西音藝術發展的基礎上,在生活中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藝術表現形式,在當地民風民俗的影響下,形成了賦含秦風秦韻、慷慨激昂、雄壯強悍的老腔藝術。老腔戲劇藝術承續西音秦調的基本結構,保留了藝術源發時期的自然形態,在戲劇唱腔、曲式結構、音樂伴奏樂器使用等諸多方麵盡顯古文化之遺風。[1]

這遠近聞名的老腔成了工友們聊天的共同話題,雖然是明天才有聯歡會,今天就已經能感受到現場的氛圍了。整個宿舍區中間的空地上,臨時用工地的腳手架鋼管搭建了舞台。上麵鋪上了木質的混凝土模版,還鋪上了大紅的地毯。舞台後方還架起了帷幔。設施算起來比較簡易,但也是花了王百川不少心血的。這些年來,他為以自豪的是他的施工質量,而好的施工質量,就得有一班長久穩定的施工隊伍。而穩定的施工隊伍,就得有很好的團隊凝聚力。王百川是老陝西人,讓他與下麵這些老夥計總能惺惺相惜的,當然是老陝西的文化了!

新搭建的舞台,有的工友已經在利用放工時間開始在舞台上排練了,吸引了一些新來的工人過來指指點點,但是對那些跟著王百川走南闖北的人,這些都不算什麼新鮮事。他們更期待的是明天的串場節目,那可是重頭戲。

李安民對這些很新奇,他期待的不是什麼串場節目,而是三叔。三叔也報名參加了節目,他和幾個老哥還有工頭,也要唱一段秦戲哩!

第二天中午,所有人吃罷了午飯,就開始從屋子裏找出來凳子,開始往場地上擺,有組織會場的人大聲吆喝著指揮大家幹活。現場鬧哄哄的,等都布置的差不多了,人也就都坐了進來。現場三四百口子讓安民很驚訝,平時可不見這麼多人,都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今天的主持人是王百川的跟班,他的親侄子王顯貴!王顯貴一直生活在農村,他父親沒有文化,於是給他起了這麼個土氣的名字,也是這幾年才出來跟著王百川在工地上幹活。王顯貴聽話好使喚,又會見風使舵,雖然有時候喜歡出出風頭,但還是深得王百川的重用。他現在拿著個麥克風,對著大家:“試音了啊,啊啊,啊啊!大家安靜一下哈,安靜一下,別吵吵了嘛!”

下麵一個人也是他同村的,對他笑著喊:“顯貴!人家試音可都是喂!喂!喂!你是牙疼哩?啊啊啊的。”大家跟著哄笑……現場一下子變得更加輕鬆了!

王顯貴對著那人翻了個白眼,於是又轉頭對著大家恢複微笑:“好了嘛!大家別吵吵!下麵開始……鄭重舉行……勞動節……聯歡會了哈!”

王顯貴一個詞一個詞的往外蹦,又都加了重音,宣布聯歡會要開始了。但是他沒有要結束講話的意思,又接著搖頭晃腦的繼續說:“這個勞動節嘛,是國際上的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咱國家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法定的!這節日是咱們自己的節日,大家要開心!要歡慶!要覺得光榮!要……”

幾百口子人都把頭昂的跟公雞一樣高,聽著王顯貴在台上不停的說道。王百川急了,在台下麵站起來用手指著王顯貴就喊:“這丟人的玩意兒!哪來那麼多屁話!”大家又跟著哄笑……

王顯貴聽了是他叔罵他,嚇了一跳,習慣性的把頭一縮,好像是怕挨打一樣,然後立即想起了什麼,說:“對對對,下麵請王經理訓話!”說話間畢恭畢敬,站的筆直。

王百川一頭怨氣的走上台,直接把話筒搶過來說:“訓個屁話!部隊長官才叫訓話了嘛!”然後轉頭對著大家,恢複了微笑說:“各位工友,各位朋友,各位跟著我王百川走南闖北的家親!今天是勞動節,大家今天要拿出自己的水平,要好好鬧鬧!顯貴他剛才雖然說的是一堆屁話,但有的也不是沒有道理。額……大家要開心,要歡慶,要覺得光榮……”王百川心情激動也找不到詞了,把王顯貴剛才的說的詞又找出來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