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戰區的奉軍在張漢卿的力主之下又增兵了,雖然張作霖的左膀右臂孫烈臣和楊宇霆對此都表示了擔憂。因為這樣一來,東北老窩裏可就沒有多少守備部隊了。朝鮮半島上日本的朝鮮軍和旅順及南滿鐵路沿線駐紮的日本關東軍可就在奉天的眼皮子底下呢。萬一發難,遠在關內的奉軍可是想反應都來不及。
楊寰宇想不到他在國會質詢會上的一番演講能起到這樣的效果,但這正是楊寰宇想要的結果。現在唯一沒把握的,就是日本人會在什麼時候對東北下手。不過,楊寰宇並不希望日本人動手太早。因為楊寰宇覺得他還沒準備好。他的海軍軍官們還在美國受訓,湛江的造船廠還沒建好,總之一句話,他的海軍還沒建立起來。是的,楊寰宇的目標是日本本土,沒有海軍,這個目標就難以實現。
不管怎麼說,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國防軍一定要盡可能多的把奉軍拖在京津戰區的戰場上。要實現這個目標,僅僅靠在北京外圍的攻防拉鋸戰看上去還不夠,那麼,就在其它方向也施加點壓力吧。楊寰宇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圖上。
有了增兵的計劃,自然不會象原來那樣東一個團西一個團的抽調了。很快,從西安調來的國防軍第十五師、山西呂梁調來的第五十一師在張家口組成了左路軍,沿懷來、延慶一線向承德方向運動,擺出了威脅北京奉軍後路的架勢。
從江西吉安調來的第四十師、山東濟寧調來的第六十四師和安徽淮南調來的第四十八師組成右路軍,向廊坊、武清一帶進攻,試圖切斷北京和天津之間的聯絡。
這樣一來,在承德、北京、天津這樣一個長達四百公裏弧形戰線上,國防軍重新投入了五個師近十萬之眾。在北京的張漢卿立刻感到了壓力。就在張漢卿猶豫著要不要退出北京城,收縮防線的時候,一個新的消息傳來,又讓關注這場大戰的所有人陷入了迷糊。國防軍宣布接受張作霖的私人代表,奉天省長王永江的建議,和奉軍實現暫時的就地停火。
不過,國防軍雖然宣布停火,但在承德、北京、天津這一線的兵力卻絲毫沒有減少。隻是由原來的進攻態勢就地轉成了防禦。這國防軍的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麼藥?是想積蓄力量,借停火再次調動兵力,大舉增兵,一鼓作氣地消滅奉軍嗎?還是確實沒有力量和奉軍再戰?
張漢卿在這樣的形勢下,除了被動的投入防禦,實在也沒其它的辦法。唯一可以值得欣慰的,就是北京城還在他的掌握之中。但對國防軍的意圖不明,還是讓他時刻感到提心吊膽。這一刻,他覺得也許率兵出關,是一個錯誤了。
但事實上,這僅僅是楊寰宇想借此拖住奉軍主力在京津戰場上而已。在楊寰宇的盤算中,把奉軍大部分主力調離東三省的目的已經實現了,三十萬奉軍中的二十多萬現在都在京津戰場上。
可接下來的問題卻有些不好處理。這二十多萬奉軍,如果吃掉,國防軍的防線又將再次伸展到秦皇島一線。而且既然已經吃掉了奉軍主力,麵對不到十萬守軍的東三省,國防軍沒有理由不打到關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