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三章 石油大計(下)(1 / 2)

“那我們這次普查,就是以找石油為主嗎?”翁文灝已經在楊寰宇的話裏察覺到了楊寰宇真正關心的是什麼。試想,若不是楊寰宇真正關心的是石油,做為一個將軍,是不會去關注所謂的石油成油條件的。

“俗話說,缺什麼想什麼,沒什麼琢磨什麼。我是個軍人,首先想到的當然都是和軍事用途相關的。比如鋼鐵、比如鎢、比如鋁、比如銅,但我現在最缺的是石油。如果你們現在有足夠的人手,我當然也希望你們全麵鋪開的去普查。不過,顯然這有些一廂情願。不過,勘探資源,有時候是可以兼顧的。無意插柳柳成蔭,比如我們在建造庫張鐵路的時候,就無意中發現,在包頭以北,有著大片的露天鐵礦。現在張家口的宣化鋼鐵,有相當部分的礦石就來自那兒。”楊寰宇坦率地承認,他的著眼點就在石油,但他不認為這與探查其它礦產有衝突。

“人手不夠,還是有辦法克服的,畢竟勘探過程中,專業人員要做的是對采集的樣本進行辨別和分析。粗重的活可以雇請民工來做。但是大麵積的鑽探,需要的設備不是一個小數目,畢竟需要勘探的區域太大了。”兩位專家顯然在來之前也是做了準備的,隻要需要支持的重點在那裏。畢竟是文人,沒好意思直接提到錢字,而是用需用大量設備來隱晦地暗示。

“需要的設備,你們可以開出明細清單,交給張昭德先生去幫你們從美國采購。需要經費也可以列出預算找他幫你們解決,這都不是問題。”楊寰宇聽明白了他們話裏的潛台詞,爽快的拍板。

“這樣可就太好了,自從共和以來,我和丁文江兄數次上書,希望搞一次全國性的礦產普查。但一是囿於軍閥割據,政令不通。二是限於經費有限。始終不能如願,隻能小打小鬧的搞一些考察。現今,終於能夠如願了,想必丁文江兄得知這個情況,也會興奮不已的。”翁文灝激動的滿臉通紅。

“呃,對了。還有個消息,向你們通報一下。我的情報員在東北,曾經遇到過一個日本地質人員,據他探聽到的消息,在鬆嫩平原,有可能存在大油田。但他們當時帶的鑽機鑽探的不夠深,本打算再從國內運新鑽機再次鑽探的。恰逢日本退出東北,那個日本地質人員感到很遺憾。所以,一次酒醉,把這事說了出來。不過,我的情報員卻沒探聽到更詳細的情況,隻是把這事當一般情報報了上來。我也是偶然看到。才知道有這麼回事。不過,你們可以把鬆嫩平原做為重點裏的重點,仔細勘察一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楊寰宇故意用輕描淡寫的語氣,用他先前設計好的借口,把大慶油田的大概位置,通報給二位地質專家。在話裏,他強調了兩點,鬆嫩平原和鑽探深度,希望能引起重視。

“日本人的鑽機一般都在800-1000米,我們的鑽機,一般隻在500米,如果將軍得到的情報準確的話,我們至少要準備1500米甚至2000米的鑽機。”聽了楊寰宇的話,翁文灝顯然注意到了楊寰宇的“日本人帶的鑽機不夠深”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