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七大戰區(1 / 2)

日本人突然轉向進攻澳大利亞,確實出乎美英的預料,在日本占領夏威夷之後,就開始對美國的西海岸進行密集轟炸,這個行動一直讓美英以為日本有意要在美國的本土登陸。而實際上,日本並沒有登陸美國本土的打算。因為一旦和美國在陸地上打起地麵戰爭,日本現在既沒有足夠的兵員來支持這場戰爭,也無法支撐戰爭所需的各種物資。

日本人的轟炸,隻是不讓美國人在西海岸能夠有給可能到來的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的補給港口。這樣一來,即便美國把大西洋艦隊抽調一部分到太平洋海域來,也會因缺少彈藥、燃油、生活物資等補給而無法立足。為日軍下一步在南美洲的行動打好基礎。但美國人並不清楚日本人的這個意圖,就算知道,他們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這是不是日本人為了迷惑美國的陰謀?所以,從美國人的角度,防止日本軍隊在西海岸登陸無疑是目前最重要的。新任的美國海軍總司令兼太平洋艦隊司令厄內斯特·金上將,現在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防備日軍登陸上了。

以他們對日本軍力的了解,既然以為日軍要登陸美國,那在東南亞戰場上,日本就不可能再有力量發起對其他戰場上的攻勢。這次反法西斯聯盟的參謀長會議,身為盟軍向南太平洋總司令的麥克阿瑟會來參加,也是基於這個判斷的,不然怎麼可能讓一個戰區司令官這麼長時間離開他的崗位?而且,麥克阿瑟來參加這次會議,他還想著跟華夏軍方協商一下,看看能不能趁著日本人的注意力集中在美國西海岸的時候,與華夏聯合發起一場攻勢,奪回一部分東南亞的島嶼。

也許是華夏的耀武揚威刺痛了麥克阿瑟的神經,讓他想起了他狼狽地像個逃兵一樣從馬尼拉撤往墨爾本的恥辱,也許是吳佩孚在到達華盛頓之後,不和美國軍方就戰局做任何意見上的交換,而是再次離開華盛頓,悠然的去遊山玩水讓他感到憤怒。總之,驕傲的麥克阿瑟忘記了他回華盛頓的本意,滿是敵意和蔑視的對華夏來的將軍進行了言語上的攻擊,使得雙方在心裏都在不知不覺中紮了一根刺進去。

但現在,日軍在澳大利亞發起的進攻的消息,讓所有的與會的各國參謀長們都有些驚訝,麥克阿瑟更是有些懵圈。他心急火燎的發電報給他的司令部,要了解實際的戰況,試圖遙控指揮,得到的反饋卻是在澳大利亞的盟軍部隊的指揮係統完全亂了套。各個來自印度、英國和澳大利亞本土的師旅,或是潰散,或是失去聯係,亂成了一團。美軍雖然好些,但也在節節敗退。

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禦,那就不要再奢望還能組織起反擊。麥克阿瑟心裏明白,澳大利亞也完了,如果盟軍丟失了澳大利亞東南沿海一帶富庶之地,不管是被日軍趕入西麵的沙漠還是向日軍投降,他這個西南太平洋的盟軍總司令都不用再回去了,他將迎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羞辱。想到他的這些羞辱,他憤怒的目光再次瞄向了華夏,若不是華夏這個所謂的反法西斯聯盟成員的坐視,他甚至不用離開馬尼拉。等到他的心緒平靜下來一些後,又感到有些沮喪和釋然,不管華夏是否有力量打敗日本,他並沒任何可以指責華夏的理由。華夏目前是變強大了,可要是二十年前的華夏呢?他會指望著華夏來解決他的困境嗎?絕對不會!

如果說現在在華盛頓的這些參謀長們,在得知日本進攻澳大利亞的消息後,暗自感到高興的,那就是吳佩孚以及那些清楚楊寰宇用心的華夏將軍們了。日本人的行動,為華夏清掃了他們在會議上與美英為首的國家們,在戰區劃分以及戰區領導者的歸屬上產生的分歧和因此產生的諸多障礙。現在,英美在太平洋上的勢力被根除了,在印度洋上,由於澳大利亞的丟失,日本海軍很快也會跨進一隻腳去。

楊寰宇在得知日軍進攻澳大利亞後,立刻命令駐守在亞丁的華夏國防軍海軍印度洋艦隊下屬的海軍第六艦隊,搭載陸軍裴昌會部第四十三軍的夏炯第九十四師,南下占領由法國人控製的,印度洋上的重要戰略要地馬達加斯加島。並要求在占領了馬達加斯加島之後,九十四師在島上構築工事,並留下一艘航母以及相關的護衛艦艇留守。

馬達加斯加島上並沒有多少法國軍隊,島上的馬爾加什人與法國人之間始終處於矛盾之中,法國人依靠武力壓製著馬爾加什人,維持著統治。在法國與德國停戰後,法國委任的馬達加斯加總督支持現任的維希政府。所以,在夏炯少將率領的部隊登陸之後,他發現他幾乎很少遇到抵抗。當地土著對經過的華夏軍隊,采取一種冷漠的旁觀的姿態。當他率軍開進到首都塔那那利佛的時候,才遇到一點法軍像樣的抵抗。隻是這種抵抗,在第六艦隊的“興安嶺號”和“長白山號”航母上起飛的機群飛臨塔那那利佛上空的時候就結束了。很顯然,進攻這裏的華夏軍隊不是駐守在這裏的五千多點的法軍所能抵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