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煙囪的人用理智的話語來勸她,並且故意提到那個中國老頭兒和“公山羊腿--中將和少將--作戰司令--中士”.但是她抽噎得那麼傷心,並且吻著這位掃煙囪的人,結果他隻好聽從她了--雖然這是很不聰明的。
所以他們又費了很大的氣力爬下煙囪。他們爬下通風管和爐身。這一點也不愉快。他們站在這個黑暗的火爐裏麵,靜靜地在門後聽,想要知道屋子裏麵的情況到底怎樣。屋子裏是一片靜寂,他們偷偷地露出頭來看。--哎呀!那個老中國人正躺在地中央!這是因為當他在追趕他們的時候,從桌子上跌下來了。現在他躺在那兒,跌成了三片。他的背跌落了,成為一片;他的頭滾到一個牆角裏去了。那位“公山羊腿--中將和少將--作戰司令--中士”仍然站在他原來的地方,腦子裏仿佛在考慮什麼問題。
“這真可怕!”小牧羊女說。“老祖父跌成了碎片。這完全是我們的過錯。我再也活不下去了!”於是她悲慟地扭著一雙小巧的手。
“他可以補好的!”掃煙囪的人說,“他完全可以補好的!請不要過度地激動吧。隻消把他的背粘在一起,再在他頸子上釘一個釘子,就可以仍然像新的一樣,仍然可以對我們講些不愉快的話了。”
“你真的這樣想嗎?”她問。
於是他們就又爬上桌子,回到他們原來的地方去。
“你看,我們白白地兜了一個大圈子,”掃煙囪的人說。
“我們大可不必找這許多的麻煩!”
“我隻希望老祖父被修好了!”牧羊女說。“這需要花很多的錢嗎?”
他真的被修好了。這家人設法把他的背粘好了,在他的頸子上釘了一根結實的釘子。他像新的一樣了,隻是不能再點頭罷了。
“自從你跌碎了以後,你倒顯得自高自大起來。”“公山羊腿--中將和少將--作戰司令--中士”說。“我看你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擺出這副架子。我到底跟她結婚呢,還是不跟她結婚?”
掃煙囪的人和牧羊女望著這位老中國人,樣子很可憐,因為他們害怕他會點頭答應。但是他現在不能點頭了,他同時又覺得怪不好意思告訴一個生人,說自己頸子裏牢牢地釘著一根釘子。因此這一對瓷人就成為眷屬了。他們祝福老祖父的那根釘子;他們相親相愛,直到他們碎裂為止。
(1845年)這篇故事發表於1845年,是安徒生在他童話創作最旺盛時期。那時他的幻想特別豐富,浪漫主義氣息最濃。這裏麵有個中國老人,情節不多,但是老人的特點鮮明。作者本人並沒有來過中國,因而這個老人也是他浪漫主義幻想的產物,但卻真實地代表了老一代和年輕的一代(他的孫女和孫女的男朋友)在感情和思想上的矛盾:他要求孫女嚴守家規,在愛情問題上遵從他的意旨,而那年輕的一對則要求自由,也采取了行動,逃到外麵廣闊的天地裏去。但現實究竟與幻想有距離,在幻想變成了失望以後,他們隻好又回到現實中來。然而這不一定是悲劇,隻說明幻想的天真可笑--也正是這一點,表現出了青春的美麗和可愛。
安徒生是把這個故事當作一首詩、一個樂章來寫的。他取得了這個效果。小孩子讀到這篇故事會感到有趣,成年人,特別是老人,讀到它的時候則會聯想到自己青年時代類似的天真可笑,感到一點辛酸,但也會感到一點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