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護理學是認識和研究內科疾病病人的生物、心理、社會等方麵特點,按照護理程序,實施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以減輕痛苦、促進康複,增進健康的一門臨床護理學科。內科護理學是建立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基礎之上的臨床護理中的綜合學科,它既是臨床各科護理學的基礎,又與它們有著密切的聯係,內科護理學所闡述的內容在臨床護理學的理論和實踐中具有普遍意義,因而學好內科護理學是學好其他臨床專業課的基礎。
一、內科護理學的內容
涉及範圍廣、整體性強、內容豐富。本教材除緒論外,詳述了呼吸係統、循環係統、消化係統、泌尿係統、血液及造血係統,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病人的護理以及風濕性疾病、神經係統疾病病人的護理。除緒論外,每個係統均闡述了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發病機製、臨床表現、輔助檢查、治療要點、護理評估(重點疾病)、護理診斷、護理措施、健康教育。完成大專學曆的護理專科畢業生,要掌握相應的基本理論,具備臨床的護理基本能力,畢業能通過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獲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成為合格的注冊護士,因此,在內容編寫上涵蓋國家護士資格考試大綱要求的內容。護理工作是操作性很強的工作,每個係統後均編寫了常用診療技術和護理。在內容上既體現基礎性、又體現實用性和前沿性。
二、內科護理學的基本理念
內科護理服務的對象年齡跨度大、各種健康問題和對衛生保健的需要均複雜多樣、臨床護士的角色作用在不斷擴展和延伸。內科護士不僅是病人的直接護理者,還承擔著協作者、教育者、代言者、管理者等多種角色,護理專業的學生將來要很好地完成上述角色任務,就必須努力學習內科護理,樹立“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護理學專業教材的編寫要體現護理專業特色,這些特色是通過貫穿始終的整體護理理念、護理程序這一臨床護理思維和工作方法,通過教材內容及其組織形式得以反映的。
1.整體護理理念 整體護理理念是與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相適應的護理理念或概念模式。為了使學生形成整體護理觀,在課程體係、教材內容和結構上,都力求反映整體護理的思想。例如,在課程設置中增加人文、社會科學的內容,為認識和理解人、環境、健康、護理之間的關係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增設老年護理、社區護理、康複護理等課程,反映護理服務視野的擴大,以及對特殊群體護理需求的關注;在內科護理學等臨床護理學課程教材編寫中,強調關注病人在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各方麵對健康問題的反應和對護理的需求。教材體現了疾病的共性和護理評估的重點、各係統常見症狀的護理、各種疾病病人的護理。但是,在臨床上,每個病人的情況是錯綜複雜的、有時是瞬息變化的。因此,要求學生既要知曉某種疾病常見的臨床過程,又要應用科學的臨床思維和工作方法,全麵認識和考慮病人的具體情況,這樣才能給予個體化的整體護理。
2.護理程序 護理程序是一種體現整體護理觀的臨床思維和工作方法,是各學科、各專業通用的解決問題科學方法在護理專業實踐中的應用。
臨床護理實踐中,要求護士細心的觀察和監測病人的病情並能及時識別病情變化;執行醫囑和實施護理措施後能觀察和評價其效果;能全麵評估和綜合考慮病人生物-心理-社會等層麵的需求,並積極地采取適當的措施。這些既要求護士具有紮實的基本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實踐技能,也要求護士在工作中有嚴謹的、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實施程序。
以護理程序去收集病人的資料,作出評估、判斷和決策,以此製定計劃、實施並記錄護理活動,進而總結、評價處理的效果,這一過程有利於促使護士不斷地提高業務能力,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有利於增強護士的專業意識,界定護理專業自主性、獨特性,以及在工作範圍方麵與其他專業的不同之處;有利於促進護士之間的溝通,向病人提供連續的整體護理,提高病人的滿意度。隨著應用護理程序的經驗積累,護士應能夠做到自然地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加以應用。例如,麵對急性大咯血的病人,護士必須迅速評估病情,同時采取和執行搶救措施,並評價處理的效果,亦即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完成護理程序的全部步驟,以挽救病人生命。如果麵對的是患有慢性病或功能殘疾的病人,護士則需對病人進行全麵深入的評估,與其共同製定護理目標和計劃,以書麵記錄的形式使其他護士也知曉和執行,並在實施過程中根據病人情況的進展變化,對護理措施作出修改和更新。如果護士能習慣於這種思維,即使護理記錄不以護理程序的格式書寫或不以完整的護理程序的格式書寫,也不會妨礙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