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 / 1)

1995年底,在黎蔚然的主張下新領導班子算是燒了“三把火”。應該說當時在廠裏的振動是不小的。看到一些幹部被免職和調整,看到工廠相繼出台的一些製度和措施,職工中評價褒貶不一。有的人拍手稱快,也有一些人冷靜地看到這些都隻是抓了問題的皮毛,還沒有觸及實質;也有一些站在個人利益角度看問題的人卻在吹冷風、說怪話。

認真總結經驗,當時新領導班子確實隻抓了工廠問題的皮毛,真正關係到企業生存發展的問題根本沒有抓住。也鑒於各自的工作經驗和閱曆,實質性的內容還沒有看清楚。

第一件關係工廠生存與發展的事是經營單位的承包問題。雖然改革方案確定了“劃小、承包、核算、放權”的八字方針,但在下一年度承包的具體操作上卻是背道而馳的。當時黃龍海考慮到鄭峰山在老廠時曾搞過承包,於是拍板讓他負責96年的承包工作。鄭峰山從進廠之日起就一頭紮在生產上,涉及工廠改革的事情很少考慮。他負責搞承包,在沒有完全理解工廠改革總體思路的基礎上,就生搬硬套地把他在HeN老廠的辦法搬來用,這從出發點上己經背離了改革方案。綜合配套改革方案的核心是“核算”和“放權”,但他搞的卻是集權、控製。甚至把以前上屆班子已經搞過的計件工資給修正過來,全廠上下搞一級管理,完全用工時進行考核。當時黎蔚然意識到這種做法不妥,但沒有意識到這種做法後果的嚴重性。雖然與鄭峰山為此而發生幾次口角,但終究沒有采取措施糾正。於是1996年工廠的管理機製實際上是朝著與改革初衷相反的方向走,由於權利的集中,各分廠沒有了積極性,再加上下達的承包指標缺乏科學性,考核缺乏嚴密性,經過一年運作各單位都沒有能夠完成經濟指標。最後法不責眾,改革失敗。

第二件關係工廠生存發展的事是雖然成立了銷售點公司,但沒有從管理上去下功夫,沒有給予銷售工作的足夠重視;再加上用人失察,結果是造成了銷售工作全麵混亂。問題的焦點在當時派去擔任銷售公司負責人的高舞雲。高舞雲是上屆領導班子成員,人長的很有氣質,一米八以上的個頭,語言很具有煽動力。新班子成立後出於上級領導對他的評價和個人的態度,讓其擔任了副總工程師職務,準備在其工作做出成績後再重新進領導班子。考慮到此人在群眾中尚有較好評價,年齡也還相對年輕,思想觀念相對開放,所以黎蔚然推薦其去負責銷售工作。記得當時與其談話時黎蔚然曾明確講過“你去的任務就是抓管理,要把銷售隊伍管好”。但實際上高舞雲根本就沒做這方麵的思想準備,而是把這個機會當成了去做生意和發財的機會。他到了銷售公司後,管理工作基本沒做什麼,沒過幾個月先自與HuB一個公司簽訂一個一萬具產品的定單,結果上當受騙,工廠遭受140多萬元的損失。從此高舞雲己經無法再去管理公司,銷售員紛紛各自為戰,能賣出去產品的銷售員在市場上提藍小賣,賣不出去產品的銷售員生活沒有保證;於是都相繼離廠出走、自尋出路。銷售工作陷入一片混亂之中,還沒等上路就夭折了。

這中間,黎蔚然是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曾向黃龍海建議調整高舞雲,黃龍海問:“換了他,誰去?”

“我去”黎蔚然也覺得沒有更合適的人接替他,於是自告奮勇地自薦,說:“我沒搞過銷售,但我有一個長處是對問題抓住不放,一定會找到解決的辦法。”

“你搞銷售,那你現在的負責的工作誰管?”黃龍海問,

“誰管都行,銷售是當務之急。要不你代管……”黎蔚然試探地說。

“那怎麼能行,都讓我管不把我累死了”。

麵對廠長怕累的現實,黎蔚然隻能默然了。

又有一次,黎蔚然與工廠另一位領導為銷售工作而擔憂,一起去找黃龍海,提出應解決銷售公司的問題。黃龍海不知從那裏來的火氣,拍著桌子大聲說“我不管,愛誰管誰管。”

這是黎蔚然與黃龍海交往中第一次領教到他的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