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禊子(2 / 3)

安利的傳銷,階梯的講演,可怕的順德人,號稱兩分鍾挽救了兩個億的井岡山,大香格裏拉的總體規劃,昆明的房彩,阿裏的平台,遵義的好運……,這些究竟包含了什麼?巨人的崛起,希望的轉型,海爾的擴充……,他們憑的什麼?

不是苦力賺錢,不是技術賺錢,也不是純腦力發展,是模式。每一個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成功的盈利模式。把所有的有利因素全息組合,做利人而又利己的合利之道。

對,“合利”。

世英重重的在那本翻開的筆記本上寫到:合利。

——合利天下,天下合利,整合利益,做中轉利益,做循環利益,做虛體物流,做實體貨倉,隻是綜合利益,沒有負債實業。。。。。。,這絕對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開發模式,要做,就從寶山做起。

世英的村子在寶山的半山處,下麵就是寶山鎮區。這裏四麵環山,恰似一座懸於大洋中的一個孤島。這裏山高林密,但卻不是哪麼雄偉,不過這裏另外多了幾分山的靈氣,隻是不知道寶山是因何而得名。地質隊多次勘察,沒有在這裏發現什麼,這裏又能有什麼呢。貴州多處山地,有這樣的酷似島嶼的地方也不能算奇怪,這裏零零散散的也開發了好幾年,但是條件非常有限,最後還是不得不停留在最原始的耕作上,大家能勉強做到的,就是糊口度日。所以這裏能擁有的,就隻有一樣,那就是“窮”。

寶山無寶。

為了不至於讓別人進了寶山,最後還一直空手而回,為了不至於身處寶山之中而繼續受窮。我世英是要改變,但不僅僅隻是我一個人在改變,我要發掘出深層次的地域文化,最後改變整個寶山。

寶山計劃

08年,一場忽然到來的經濟浩劫,打亂了國內原有的發展計劃。擴大內需,是因為中國有著巨大的國內市場,擁有無窮的開發潛力。改革開放三十年,這股改革之風,早就吹遍了大江南北,山裏山外。雖然貴州地處高原,熔岩突出,多為山地,但是這些年來貴州或多或少是還有所改變的。不過這裏條件惡劣,要有大的推動,發掘特色文化,外人卻難展氣誌,要發展,首推自大,夜郎自大。

觀神州大地,經濟是發展上去了,生活是富足了,可環境卻變壞了,華夏國土,早已麵目全非。對環境保護,貴州做得很好,這裏條件有限,發展緩慢,對自然,對生態的破壞也就相對小些。不是山裏人不想發展,也不是山裏人不想過更富足的生活,在自然麵前,人往往顯得無能為力。

沿海是發展了,很多內陸城市跟著也發展起來了,可是反觀中國,卻發現隻有小小的貴州這一方淨土。人是要休息的,前院拚搏,後院乘涼,永遠都是最愜意的生活方式。不管是爽爽的貴陽,還是多彩的貴州,最後始終脫不了建設中國之後花園這個總方向。

貴州人不懶,但貴州人不快。前麵的發展,總是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早在貴州之前,同處高原的雲南大打特色文化牌,發展旅遊大餐。結果雲南這步棋走活了。這些年貴州也在借勢,借雲南之勢,連同雲南一起打造中國之後花園,中國之休閑度假村。這些年貴州也在模仿,模仿雲南文化大餐,借貴州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塑特色文化,旅遊,度假,休閑,消費。貴州的原始農耕,手工傳統無疑是自然、健康的基礎。

寶山位於貴州東部鼎湖縣,東臨湖南,相對於貴州西部,這裏位置最低,氣候略優於西部,如果有和其他地方一樣的,就是這兒也同樣是山區。曲曲折折的公路,要麼是懸掛於岩壁之上,要麼就橫穿於山腰之間,或者盡沒於山坳。當然就這樣的環境,不論經過多少年的開發,如果能保證辛苦一年下來,沒有挨凍受餓,就已經算得上是富有了。這些年政策上似乎也加大了對這兒的開發力度,外出者相繼歸來,於是在這裏也就出現了較為蓬勃的生氣,年輕人在外麵賺回來一筆致富的本錢,還有韜略和眼光。

加大消費力度,鼓勵農民工創業,城鎮化建設等做的有聲有色。寶山,這一次,迎來了真正的機遇。

梵淨,鳳凰和餘慶呈三足鼎力之勢,圍鼎湖於其中,且交通往來便利,適於貿易,做這方麵的發展,有兩條路可以走:一,由三點向內收縮,呈三角扣牢市場;二,由內向外延展,做單項開發,帶動周邊產業鏈。但不論從外,還是從內,寶山,都是一張有力的文化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在餘慶有它山這樣的奇事,在鼎湖,寶山就一定不是一座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