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1 / 2)

如果理性地看待吳秋林的這次資本運作,純粹從商業的角度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中國電視產業的一次有益嚐試,其影響將是長期的。放眼國內,有很多的電視台,有很多的電視頻道,但電視台所擁有的電視頻道的經營卻仍然處於原始階段。除了少部分的電視台有錢或很有錢以外,更多的電視台的可經營性資產及可經營資源的經營狀況並不樂觀。

而現實是,電視台除了首要的不折不扣的宣傳功能之外,國有資產的經營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抱殘守缺式的經營隻能導致廣告經營的激烈競爭,卻無法改變慘淡的經營現狀。因此,對外合作必將是遲早所要麵臨的選擇。

問題是,很多經營狀況不好的電視台在對外合作中,卻沒有足夠的商業資本。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現成的商業資本又被擱置不用。什麼是電視台的商業資本?在電視傳媒業還處在壟斷的時代,電視傳媒的無形資產及可經營資源就是電視傳媒的商業資本。江南電視台沒有商業資本,但江南電視台卻實現了真正的融資,這就是資源變現。

吳秋林是精明人,恰恰認清了這一點。於是,他先把電視傳媒這個概念裝進自己的公司,然後再不遺餘力地賣出去,從而完成了中影中萬公司的第一次融資,自己也有了一次美妙的華麗轉身。

在夏侯陽看來,這是吳秋林的第一次,很可能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吳秋林憋了兩個多月,突然華麗地轉過身來後,讓唐逸風吃了一驚,雖然一驚過後又放下心來,可心中不免是酸酸的,即使酸中有喜,也是謹謹慎慎的。

可夏侯陽則沒有唐逸風的那份擔憂,吳秋林憋了兩個多月後突然改頭換麵同樣讓他一驚,但一驚過後是眼前一亮,甚至是多少有些怦然心動。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吳秋林是孫子,可吳秋林卻不是平庸之輩,嘴上叼著煙鬥,看似玩世不恭,卻敢為天下先,舉重若輕般撬動了電視傳媒產業的資本市場。

夏侯陽似乎看到了電視傳媒業資本市場的冰山一角,他由衷地希望和期待借此推動電視傳媒產業資本市場的活躍與繁榮,甚至還希望江南電視台也跟著借勢發力再一次融資。

但是,他也明白,對國內電視傳媒業來說,顯然不能僅僅從純粹商業的角度來看待吳秋林的這一次資本運作,對於唐逸風的心情,夏侯陽是能夠理解的。

因此,當唐逸風問他能不能對中影中萬公司的重組說“不”的時候,他不能不考慮唐逸風的複雜心情,他說:“從情感上說,是不太容易接受,吳秋林關於電視傳媒新概念的資本運作對我台應當是透明的。合作嘛,實現合作目的是合作雙方共同的責任,在此基礎上,合作各方還有自己的追求,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從法律上說,這涉及到幾個不同層麵上的事情:在新山河衛視傳播公司這個層麵上,中影中萬公司若要轉讓其在新山河衛視傳播公司所擁有的股權,就必須經過我們的同意,對此,我們是有嚴格限製的,未經一定的程序,我們可以說不。但是,從另一個層麵上說,中影中萬公司作為新山河衛視傳播公司的股東之一,其公司自身的重組及股權結構的變更,我們是沒有辦法限製或禁止的。實話實說,我們不必要擔心吳秋林借助山河衛視頻道的概念而對中影中萬公司進行重組,重組後的保潤萬公司對於我們的合作應當是有利的:一是我台實際上是與一個國有資產控股的傳媒公司合作,這大大降低了合作的風險,包括政策的風險和資金的風險等等;二是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影中萬公司的重組,保潤萬公司的誕生,提升了新山河衛視傳播公司的商業價值,如果我們以後還想在資本市場有更大作為的話,這就是比價。”

聽了夏侯陽的話,唐逸風想想也是,著眼於未來,與保潤萬公司合作和與中影中萬公司合作相比,顯然要安全得多,這很重要!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