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出將入相的吳國柱石(2 / 2)

蜀主劉備從巫峽、建軍布陣至夷陵轄界,設置幾十處兵營,連綿相接,又令馬良用重金、封官賞賜等辦法到五陵郡(今湖南學德西)發動五溪蠻等少數民族豪酋參戰。零陵一帶少數民族不堪東吳西陵峽口,命令孫桓領少數民族兵力屯駐夷道,切斷零、桂一帶少數民族和蜀軍的聯係,陰遏劉備東下。這一布置頗為得當,使參與蜀方的少數民族兵力大減,劉備先聲奪人的聲勢被阻遏。次年二月,劉備進至夷陵,命大將吳班等百般挑戰。陸遜堅守不出,亦不為部下求戰的呼聲所動,以逸待勞,避開蜀軍鋒芒,力避與蜀軍交戰。劉備計窮,親自指揮主力改攻夷道,屯兵亭。夷道被封,孫桓求援。陸遜不理睬,置若罔聞,因為夷道不過是為牽製劉備防其東下而設置的一條次要防線。

此時,雙方已相持七八月之久。夷陵過不去,夷道久攻不下。劉備氣勢衰竭,隻得在巫峽至夷陵700裏間紮營50座,兵力由此分散。再加上蜀軍久屯堅城之下,師老兵疲,士氣日漸低沉。這時,陸遜認為反擊良機已到,便令吳將率兵先攻蜀軍營,刺探虛實,繼而根據風向和地勢大膽采取火攻,連破劉備40餘營。劉備大敗,退回白帝,不久羞憤而死。吳軍大勝,部將紛紛要求追擊直搗白帝城,生擒劉備,揮師進西川。孫權欣聞前方捷報,也頗有躍躍欲試之念。陸遜考慮到曹魏不會坐視,於是見好就收,毅然回師。果然,不出陸遜所料,在陸遜回師之際,曹丕三路大軍已撲向江陵。陸遜率軍趕回才化險為夷。夷陵之戰,陸遜功不可沒,被孫權封為國將軍、江陵侯,領荊州收。此後,蜀漢被封於夔門之內,吳蜀的疆界大體上固定下來。

沉著應對,鬥智襄陽

黃武七年(公元228年),孫權命令鄱陽太守周魴誑騙魏大司馬曹休,曹休果然中計,率軍入皖。孫權召見陸遜,授予黃鉞,封為大都督,令他率軍抗擊曹休。曹休覺察中計,惱羞大怒。陸遜於是親率中軍,命朱桓、全琮為左、右翼,三路並進,大敗10萬曹師,斃俘曹兵萬餘人,繳獲牛、馬、騾、驢車上萬輛。曹休敗還,不久因背上長毒瘡死去。陸遜回師經過武昌,孫權命令左右用帝王專用的傘蓋為陸遜遮覆出入殿門,並將自己用的其他珍品賜陸遜。這種殊榮,在當時是無人可比的。

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孫權稱帝,都建業(今南京)。這一年,陸遜被任命為上大將軍、右都護。

陸遜不僅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之勇,更有神機妙算的孔明之智。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孫權北征,派陸遜同諸葛謹率軍攻打襄陽。陸遜派遣親信韓扁向孫權送交報告,韓扁在沔中遭遇敵人被擒獲。諸葛謹正待要趕往襄陽,得知此事後十分擔心,立即給陸遜寫信說:“聖上已返回,敵人捉去韓扁,清楚了我們的底細。而且江水幹涸,應當迅速撤走。”陸遜沒有答複,而是像平常一樣催促部下種植蕪菁和豆類,與將軍們下棋、猜謎、做遊戲。諸葛瑾不解,心想:“陸遜多才善謀,這其中必有道理。”為了摸清陸遜葫蘆裏裝的是何種錦囊妙計,諸葛瑾親往襄陽吳軍中會見陸遜。陸遜解釋道:“為避免我方兵將心神不安,我應當以自己的鎮定穩住將士的情緒。現在顯示撤退的跡象,敵人當然會認為我們恐懼,一來進逼,我們就必敗。”諸葛瑾聽後恍然大悟,對陸遜更是言聽計從。兩人商定:諸葛瑾引出船隊,陸遜舒緩地整頓隊伍,有意識地擺出一派威不可侵的氣勢,向船隊走去。敵人不明就裏,更不敢輕舉妄動。這樣,陸遜的軍隊一路順暢地到了白圍,並故意放出風聲說是駐軍行獵,暗中卻派遣將軍周峻、張梁等襲擊江夏郡的新常、安陸、石陽。吳軍抵達石陽城時,正好碰上趕集的日子,石陽城中軍民毫無防備。吳軍迅速攻占石陽城,戰後清點,斬殺、生俘總計1000餘人。

陸遜一生經曆大小戰役無數,全憑有勇有謀克敵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