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明朝開國第一大將的用兵謀略(2 / 3)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中大獲全勝,消滅了陳友諒勢力。

之後,張士誠理所當然地成為朱元璋軍事打擊的下一個目標。朱元璋羅列張土誠不忠不孝的八大罪狀,傳檄征討,命徐達率軍剿滅張士誠軍。

張士誠的軍事勢力綿延長江南北,可分為江南的浙西和江北的淮東兩大區域。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秋,徐達首先向淮東地區張士誠守軍發起攻勢。在連下泰州、興化後,徐達率軍進圍高郵。這時,徐達突然接到張士誠進攻江南宜興的消息,他命大將馮勝率部繼續圍攻高郵,自己率領一支部隊迅速渡江,擊潰了圍攻宜興的敵軍。至正二十六年三月,徐達再度率軍北上,一舉占領高郵,生擒敵軍1000餘人。緊接著,徐達與常遇春合攻淮安,在馬騾港大破張士誠軍。淮安守將梅思祖大開城門,投降徐達,獻出所轄四個州。徐達乘勢攻破安豐,擒獲元將忻都,獲船舶無數。元軍見安豐易手,出兵徐州。徐達策馬迎戰,大敗元軍,俘斬數萬人。至此,張士誠在江北的軍事據點全部化為烏有。

淮東地區落入朱元璋之手後,他馬上召集最高級軍事會議,商議征討張士誠事宜。右相國李善長認為張士誠仍然很有實力,不宜匆忙出兵。眾人見相國如此意見,都閉口不言。朱元璋見徐達低頭沉思,便問他有何感想。徐達拱手起身,認為李善長過於保守,說:“張士誠腐敗而殘暴,不得人心。大將李伯升之流是貪財好色之徒,根本不是對手。掌握實權的三個參軍黃敬天、葉德新、蔡彥文,隻會紙上談兵。我憑借您的威德,統率大軍進剿,浙西地區可以馬上得手!”朱元璋大喜,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騎兵和水師總計20萬人出征。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八月,徐達師出太湖,向湖州猛撲過去。湖州守將張天騏兵分三路迎戰徐達,徐達也兵分三路相接,另遣精兵斷其退路。徐達大敗張天騏,生擒其將吏200餘人,然後兵臨城下,把湖州圍個水泄不通。張士誠聞訊,派遣大將呂珍等人領兵6萬前來解圍,在距湖州40裏處安營紮寨。徐達派遣常遇春等將領在城東的姑嫂橋築起10座營壘,切斷呂珍與湖州的聯係。張士誠見湖州告急,遂親率精兵馳援,在皂林(今浙江桐鄉北八裏)被徐達打得大敗。張士誠落荒而逃,徐達遂攻占湖州東麵水陸各寨。呂珍、朱暹、五太子等人望風而降,徐達將其綁縛湖州城下示眾,張天騏在絕望中打開城門投降。

拿下湖州後,徐達率軍直下吳江州,從太湖進圍張士誠的老巢平江。平江敵軍是精銳之師,不宜速決,徐達決定圍而不打,令其自困。徐達屯兵葑門,另遣大將常遇春屯兵虎丘,大將華雲龍屯兵胥門,大將湯和屯兵閩門,大將張溫屯兵西門,大將康茂才屯兵北門,大將耿炳文屯兵城東北,大將仇成屯兵城西南,大將何文輝屯兵城西北。另在四周築起高台,俯瞰城中動靜,讓神箭手在高台上射殺敵軍。“台上又置巨炮,所擊輒糜碎。城中大震。”在圍困平江的過程中,徐達屢次派遣使者到應天請示朱元璋。朱元璋對徐達恪守君臣之道的行為深表滿意,說:“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今事必稟命,此將軍之忠,吾甚嘉之。然將在外,君不禦。軍中緩急,將軍其便宜行之,吾不中製。”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平江城中出現斷糧現象,一隻老鼠竟然價值百錢。徐達聞報,認為時機成熟,遂令諸將發起總攻。徐達率領士卒首先攻破葑門,進逼平江城下。張士誠令唐傑、周仁在外城抵抗,自己督師城內。徐達先以火炮轟擊,然後強行攻城。唐傑、周仁等人漸漸支撐不住,紛紛投降。在進城之前,徐達與常遇春約定:“師入,我營其左,公營其右。”並且傳令三軍:“掠民財者死,毀民居者死,離營二十裏者死。”徐達指揮軍隊潮水般衝進城裏,與張士誠的殘餘部隊展開激烈的廝殺。張士誠揮劍督師,頑強抵抗,終於抵擋不住徐達的猛烈攻勢,自己也被生擒。攻占平江後,城中軍民20餘萬人向徐達投誠。由於徐達治軍嚴謹,平江百姓的生活秩序安然如故。

徐達擒獲張士誠,使朱元璋占據了長江中下遊廣大地區。朱元璋親臨應天府戟門,迎接凱旋之師,封徐達為信國公。張士誠被押送應天後,朱元璋親自勸降。張士誠寧死不屈,仰天長嘯:“天日照爾不照我。”朱元璋下令用弓弦將其縊死,具棺埋葬。

戰略包圍,攻克大都

為了取得勝利,徐達吸取了劉福通紅巾軍孤軍北上的教訓,采用穩紮穩打的方法,除屏障剪羽翼、據門檻逐步占領大都周邊地區,使大都處在明軍的戰略包圍之中。然後,又仔細的分析時局,讓朱元璋下令進攻大都。最終一舉攻克。破城之後嚴明軍紀,更民安居,市不易肆,王者風範,仁義之師。

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後,朱元璋擁有富庶的江南地區,兵精糧足。他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步騎25萬人,揮師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