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3年11月16日,星期日(1 / 1)

(歌德寫詩的方法)

晚上去歌德家,見他還坐在靠椅裏,身體顯得有點虛弱。

…………

他想起曾經答應在適當的時候讓我再一次看他的《瑪麗溫泉哀歌》

[]

,便站起身來,擺了一支蠟燭在書桌上,把那首詩給了我。我幸福極了,能再一次讀它。歌德重新坐下休息,讓我不受打擾地獨自品詩。

我反反複複地閱讀,從中獲得了少有的享受。我大體上感覺到了貫穿全詩的特點,那就是青春期似的最熾烈的愛情,因受睿智老年高尚德行的節製而趨於平和。此外我還覺得,此處所表達的情感比歌德其他詩裏曾出現過的都要強烈。我認為這乃是他受拜倫影響的結果,歌德自己也不否認。

“你瞧,這就是極端的狂熱狀態的產物,”歌德補充說,“當我還沉迷其中,給我世間的任何珍寶我也不肯脫離它;可是現在,再崇高的獎賞也不能誘使我重新墮入那樣的狀態。

“一離開瑪麗溫泉我便寫了這首詩,也就是說還完全處於新鮮的感受中。清晨八點在第一個驛站上寫成功第一段,接著在車裏繼續寫,一站一站地把記在腦子裏的東西全寫下來,到晚上整首詩已白紙黑字擺在麵前。因此才如此直抒胸臆,如此一氣嗬成。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整部作品的成功。”

“同時,”我道,“整首詩在形式方麵也有許多特點,讀起來不讓人產生它與你其他任何詩有所雷同之感。”

“之所以這樣,”歌德說,“是因為我就像孤注一擲的賭徒,把所有一切全押在現實這張牌上,毫不誇張但卻盡其可能地使它升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