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PART2骨質疏鬆——您了解多少(1 / 3)

骨是人體最堅硬的組織,同時也是人體最基本的支撐結構,它保護著人體幾乎所有的重要髒器,同時還具有造血和儲備鈣、磷的作用。此外,骨骼還參與人體基本的生理活動。然而,即使是如此“堅強”的器官,也有它“軟弱”的一麵。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老年人彎腰駝背、身材越來越矮;還有一些人常感覺骨頭裏麵疼痛;還有些人僅僅是輕輕滑倒,就可能發生骨折,甚至用力咳嗽幾聲,就可能“咳”斷幾根肋骨……這些情況都可能是骨質疏鬆症所帶來的麻煩。那麼,到底什麼是骨質疏鬆呢?我們還是先了解一下我們身體的“頂梁柱”—骨骼吧。

人體中的骨骼按形態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和含氣骨5類。長骨分布於我們的四肢,在運動中起杠杆作用;短骨形似立方體,分布於我們承受壓力較大且運動較複雜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等地方;扁骨呈板狀,主要構成我們的顱腔、胸腔和骨盆壁,保護腔內的器官,如顱骨保護我們的大腦,肋骨和胸骨保護我們的心和肺,骨盆保護我們的子宮和膀胱等;含氣骨則是指一些含有空腔的骨骼,主要是產生共鳴和減輕重量,如上頜骨、額骨和篩骨等。

骨骼按其內部結構可分為皮質骨和鬆質骨,皮質骨也叫密質骨,其主要作用是維持骨質堅硬、致密。主要分布在長骨骨幹和其他類型骨的表麵。鬆質骨呈海綿狀,由互相交織的骨小梁排列而成,遍布於骨的內部,主要存在於脊柱椎體、長骨兩端和肋骨等處。骨小梁數量及密度與骨骼代謝和承受的壓力有關,當骨質疏鬆時,骨小梁的數量會減少。

骨骼中主要存在以下4種細胞:骨細胞、破骨細胞、成骨細胞和襯裏細胞。骨細胞被包埋於骨基質中,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及襯裏細胞主要存在於骨表麵,在骨轉換中起重要的作用。

人的骨骼在一生中始終進行著新陳代謝,也就是骨重建,直至生命結束。骨重建是一個有序的活動,破骨細胞活性加強,舊骨吸收破壞,隨後成骨細胞活性加強,分泌骨基質,骨基質礦化形成成熟的骨基質,即形成新骨。通常骨吸收和骨形成是相互伴隨、相互關聯的。骨質疏鬆的發生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骨重建失衡所致。

骨骼的成分

骨骼由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兩大類構成。

(1)有機類物質。如蛋白質、膠原纖維、多糖類蛋白質、酶類、骨基質、硫酸軟骨素等都屬有機物質。

骨骼中的有機類物質主要起促進骨骼生長、修複骨組織、供給骨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連接和支持骨細胞以及參與骨骼新陳代謝等方麵的作用。

(2)礦物類物質,也叫礦物質。主要是指鈣、磷、鈉、鎂、鐵、氟等離子,其中以鈣離子含量最多,磷次之。體內的鈣常以磷酸鈣和檸檬酸鈣的形式存在,是骨骼的主要成分。

骨骼中的礦物類物質,特別是鈣和磷,以結晶的方式排列成行,組成骨小梁,使骨骼具有一定的強度和韌性,起到“支架”的作用。

(3)水分。水分廣泛地存在於骨骼的各部分之中,大約有85%~90%的水分存在於骨的有機類和礦物類物質之中,其餘的水分存在於骨組織的間隙中。

骨骼中的水分是骨組織生長、發育、代謝的介質。

骨是由鈣和磷所構成的結晶沉著於由膠原組成的基質上而成,就像我們蓋樓用的鋼筋水泥預製板,將水泥澆灌在鋼筋紮成的模內,兩者牢固結合,形成緊密而堅韌的建築材料。

骨質疏鬆症是因為骨骼有機類物質與礦物類物質呈等比例丟失,使骨量減少所致。

透視——骨質疏鬆

堅硬的骨骼為何會“鬆”掉呢

所謂骨質疏鬆症是指骨量顯著減少,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以致發生自發性骨折或在經曆輕微外傷時即發生骨折的情況。

骨是由鈣和磷所構成的結晶沉著於由膠原組成的基質上所組成,骨基質與骨礦物質之間保持著一個相對固定的比例。骨基質與骨礦物質兩者之中任何一個出了問題,都會造成骨骼發生疾病。骨基質無改變而骨礦物質出現問題的狀態稱為骨軟化症。骨軟化症是在成人後發病的,而嬰幼兒時期發病的則稱為佝僂病。當骨中骨基質和骨礦物質兩種物質同時減少時稱為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的發病原因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多因素性疾病。影響骨量的因素可分為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兩大類。環境因素包括營養、運動及生活習慣等,是影響骨量的可控因素。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研究進展,遺傳因素對骨量和骨質疏鬆發病的影響,逐步引起人們的重視。

科學家通過對家族性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正常人群峰值骨量及骨密度受遺傳因素調控。國外學者約翰斯頓(Johnston)曾指出:“人群骨量的差別20%歸於環境因素,80%歸於遺傳因素。”但骨密度究竟由哪些遺傳基因決定,目前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

由此,我們可以說,骨質疏鬆症的發病原因較為複雜,既有骨骼本身的因素,也有骨外因素。目前,確切的發病機製還沒有被完全搞清楚。

總之,無論何種原因,通過何種過程,凡可使骨組織中骨量減少的因素,均可導致和促進骨質貧乏,繼而發生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患者—我孤獨嗎

隨著人口老齡化,在我國,骨質疏鬆患者已達9 000萬,占總人口的7.1%。據了解,日本女性有900 萬患骨質疏鬆,男性有175萬人,而日本總人口為1.3 億,其患病率高達8.269%。日本學者Fujita 在1977 年指出:“如果我們活得足夠長,不管是男人和女人,我們都將會患骨質疏鬆症。”很多被調查者出現過腰酸背痛的症狀,特別是中老年女性,但他們之中很少有人將這一症狀與骨質疏鬆聯係起來。其實,這很可能就是骨質疏鬆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