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容——創造和諧的親子關係(2)(2 / 3)

範宇期中考試的成績糟透了,看到媽媽開完家長會回來,他一直低著頭不敢出聲。過了好一會兒,見媽媽好像沒事似的做飯,收拾飯桌,範宇的心悄悄落了下來。吃晚飯,媽媽來到正在做作業的範宇身旁,高興地說:“兒子,你真不錯,學校這次‘美麗校園’繪畫比賽得了二等獎,怎麼沒跟媽媽說。”範宇一聽是這件事,不好意思地說:“才二等獎,下次得一等獎再告訴您吧。”“好,有誌氣,孩子,咱們的學習更需要努力,你知道嗎?”媽媽緊跟著轉入正題。範宇低下頭,咬緊嘴唇說:“媽媽,都怪我太馬虎了。下次我一定注意。”“知道錯了就好,媽媽相信你,好好做作業吧。媽媽等你的好消息。”這次談話後,範宇好像真的變了,學習的事情非常認真。成績也有了穩步提高。

範宇媽媽的批評之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是因為采用了正確的批評方式,先認同孩子的優點,然後使用一些建議批評,最後提出鼓勵和希望。這種批評不但不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積極性,相反還會使其積極接受批評並改正自己的錯誤。

·委婉式批評

不要一遇到孩子犯什麼錯誤,父母就板起臉來批評,這樣孩子在緊張的情況下什麼也聽不進去,就知道害怕了。要學會講究策略,不要跟孩子鬥“力”,要鬥智。

一個孩子在家裏的白牆上亂畫,父親看見了,沒有衝孩子發火,而是平靜地對孩子說:你畫得很好,拿給爺爺看吧。孩子一聽很高興地說畫到牆上怎麼拿呀,於是在紙上又畫了一幅。此時,小孩子明白了畫到牆壁上不能拿走,是不對的。於是父親趁熱打鐵讓孩子擦掉了牆壁上的畫。

有效的批評才是有價值的,孩子在輕鬆的狀態下更易於接受家長的意見。為此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動動腦筋,講故事、說笑話等方法均可,隻要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就可以。

寬容你的孩子

一句話教育

寬容孩子,為的是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如果孩子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父母要耐心引導,幫助他們分析原因,直到孩子有了明確的認識,這樣寬容才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有位教育家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的寬容,寬容是一種勝於懲戒的力量。寬容孩子,並不是放縱孩子,而是選擇相信孩子,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有一個認識、反省、改正的時間和機會。

《我的母親》的作者容桂宏說到了自己小時候和母親之間發生的故事。

“我的鄰居家曾有一株龍眼樹,當龍眼成熟時,我就和小夥伴偷偷爬上去摘龍眼吃。有一次,我沒去上學,一個上午都在龍眼樹上摘搶爭奪。到了放學時間,若無其事地跑回家,端起飯吃。我的逃學沒能瞞過母親的眼睛--褲子被樹枝劃破,身上還沾著樹葉,但母親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而用娓娓的規勸和不動聲色的‘揭露’令我悔悟。從母親那慈祥的帶有淚水和希望的目光中,我的自尊心被啟蒙了,逐漸感到了生命的莊嚴和可貴。從此,我再也沒有騙過母親,直到長大後走入社會,我都是以誠待人,靠自己的誠實和人格贏得朋友,贏得生活。”

孩子難免有缺點、錯誤,父母不妨寬容一些,推心置腹地與孩子進行交流,告訴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做才會有好結果,怎麼做會有壞結果。這樣,孩子不僅會從父母的教導中直接學會做事的方法,並能預測到不同的做法可能會帶來的不同結果,更會模仿你的態度,在遇到問題時與別人心平氣和地交流,而不是動輒指責、挑剔、訓斥或者發脾氣。

對孩子寬容些吧。如果你的孩子變胖,那麼你沒有必要時時刻刻提醒他“長得太胖了”。你能做的是行動--采取具體的辦法,如飲食中減少脂肪含量或早晨起來陪著孩子跑步,從而達到瘦身的目的,而不是抱怨。如果父母不寬容,經常挑孩子的毛病,並自認為這是為孩子好的話,孩子也就會學會挑別人毛病的壞習慣。比如,在家裏經常挨打的孩子在與同伴交往時就會特別具有攻擊性。

寬容孩子的另一種方式是允許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解釋,並且在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不再追究。

有個孩子因為貪玩,一段時間內,經常欺騙家長和老師,不做家庭作業,成績下滑得很厲害,結果老師把媽媽請到了學校,和媽媽交流了孩子的情況,希望雙方能夠共同努力,督促孩子的學習。

媽媽從學校回來後很生氣,但很快心情就平靜了下來。

看到孩子高高興興地走進家門,媽媽沒有立即責問孩子為什麼不做作業,及對父母說謊的事情。而是讓孩子坐在她的旁邊,讓孩子和她說說學校裏的事情。

孩子說了許多有趣的事情,媽媽也很高興。

後來,媽媽對孩子說:“我今天見到你們老師了,老師說你成績有些退步,媽媽想知道是什麼原因?”

孩子看到媽媽沒有責怪他,就鼓起勇氣說:“我一直都沒有做家庭作業,還瞞著你,你不怪我嗎?”

媽媽看著孩子,和氣地說:“是媽媽沒有時間照顧你,忽略了你,隻要你以後用心學習,認真完成作業,老師說你肯定能取得很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