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玩——引導孩子好好玩(2)(1 / 2)

父母要多帶孩子走出去,不但可以讓孩子的身心在大自然中得到徹底的放鬆,還能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增長見識,更深地領悟書本上的知識,孩子會成長得更快。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也就是說,一個人要增長學識有兩條重要的途徑,一個是讀書,另一個就是要走出去,和自然、社會接觸,在實踐中增長自己的知識。

說到“行萬裏路”,人們自然想到徐霞客。徐霞客19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尋訪名山大川,但是按古時候的規矩“父母在,不遠遊”,但徐霞客的母親是個讀書識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勵兒子說:“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誌在四方。你出外遊曆去吧!到天地間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怎麼能因為我在,就像籬笆裏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家園,無所作為呢?”徐霞客聽了這番話,最終下決心去遠遊。他先後遊曆了江蘇、安徽、浙江、山東、雲南等16個省,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曆盡千辛萬苦,為我們留下了40多萬字的《徐霞客遊記》。

得益於“行萬裏路”的古人不止徐霞客一人,很多文學家、詩人正是因為遊曆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或者深入社會,有了親身體會才寫下了不朽的名篇。唐代大詩人杜甫存留下來的詩歌中三分之一寫於在三峽輾轉寓居的日子,所以有人說三峽造就了半個杜甫。

讀萬卷書和行萬裏路並不矛盾,可以相互促進。父母要多帶孩子走出去,不但可以讓孩子的身心在大自然中得到徹底的放鬆,還能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增長見識,更深地領悟書本上的知識,孩子會成長得更快。

北京女孩馬宇歌,身具投擲、中長跑、蛙泳、蝶泳、主持、小提琴演奏、繪畫、歌唱、指揮、舞蹈等各種才華,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得該校建築學院工學學士學位與該校法學院法學學士學位,文理科雙學士學位,而後遠赴印度首都新德裏,在著名的尼赫魯大學研讀地理學……被中國教育界稱為神奇的馬宇歌。

馬宇歌在父母的支持下,10歲開始獨自遠遊,當時她正上小學四年級,第一次出了家門連續走了28天,曆經祖國南方蘇皖兩省、輾轉4400多公裏。由此馬宇歌探索大千世界的心扉,一下子被徹底打開了!回來後,她給自己製訂了一個14歲前利用各種節假日完成獨自走遍中國大陸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多個市、縣、鄉、村的規劃。

後來,她到了不少地方,其中有大城市,如上海、天津、重慶、哈爾濱、廣州、烏魯木齊等,也有較貧困的地區,如青海的湟中縣、湖北大別山上的羅田縣……更有革命聖地延安、井岡山。還有的是從了解地形地貌角度考慮出發,由她獨自去的,像東北的小興安嶺、東海上的舟山群島、海南島、西藏……小到邊陲村落,上入藍天,下潛海底,包括各少數民族地區、陸軍、海軍、邊防軍、坦克部隊等,整個社會景象與自然山川,她都獨自用腳步去丈量,並寫下40萬字的隨行日記,最終實現了其“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交天下友”的自定目標。

馬宇歌最終從中獲得了怎樣的收益,我們在其後來取得的成績中可以猜想到。

父母不能讓孩子死讀書,讀死書,要鼓勵孩子走出家門,投身大自然和社會的懷抱,這樣做,不僅不會耽誤孩子的學習,相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因此,父母要有計劃地安排外出旅遊。充分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帶孩子到實際生活中體驗、參觀,避免書呆子氣,當然選擇出遊的地點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此外,多給孩子講解與旅遊點有關的知識。帶孩子出去旅行時,最好要給孩子講解一些相關的知識,讓孩子在旅遊的過程中也如同在讀書一樣,從中受到教益。

也可以在旅遊出發前,讓孩子上網或者查資料自己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然後在旅途中一一驗證,我國曆史悠久,很多名勝古跡都有許多的故事、傳說,這些都是孩子學習的素材。

另外,還可以讓孩子多讀些科普的讀物,以便到郊外辨識一下野菜、樹木、昆蟲等,都可以在增加旅遊趣味的基礎上,幫助孩子增長知識,也許我們也可以培養出法布爾、達爾文式的人物。

如果孩子要求單獨外出,我們也要給予支持,當然要給孩子做好安全知識的普及。

借個孩子去旅行

一句話教育

再好的父母也替代不了同齡夥伴的魅力,同齡夥伴一起出門,沒有風景的地方也有風景,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給孩子創造和同伴在一起的機會。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但是這個“獨”字也讓家長很為難,因為是獨苗苗,所以家裏的一切資源都被孩子獨占,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從來不替他人著想,此外,家中就一個孩子,他們很難找到同齡的玩伴,缺少朋友,缺少分享,合作能力得不到提高,這樣下去,孩子在長大後,會出現性格上的缺陷甚至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