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引——引導孩子成為交際達人(3)(1 / 3)

孩子是否誠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對於孩子經常出現言行不一、不履行諾言的行為,家長應該多從兒童的認識發展上來找原因。不要把孩子的這種行為看成是道德敗壞而打罵孩子。如果父母從小就注意對孩子進行誠信的教育,孩子是可以養成誠信的習慣的。

首先,父母對孩子要嚴格履行諾言,給孩子做出榜樣。

父母對孩子許諾前一定要慎重考慮,該不該對孩子許諾,能不能兌現,這種許諾對孩子來說到底好不好等。一旦許諾,父母就要嚴格履行自己的諾言,因為孩子是單純的,也是易受其他因素影響的,特別是朝夕相處的父母。

曾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出門,兒子要跟著一起去。她覺得孩子跟著很不方便,想讓孩子留在家裏,於是對兒子說:“好兒子,你別哭,你在家裏等著,媽媽回來殺豬給你燉肉吃。”兒子聽說有肉吃,就答應留在家裏。曾子把這一切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當曾子的妻子回到家時,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就問曾子磨刀做什麼。曾子說:“殺豬給兒子燉肉吃。”妻子說:“那隻是說說哄孩子高興的,怎麼能當真呢?”

曾子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騙不得的。如果父母說話不算數,孩子長大後就不會講信用。”於是,曾子與妻子一起把豬殺了,給兒子做了香噴噴的燉肉吃。

父母的這種誠信行為直接感染了兒子。一天晚上,兒子剛睡下又突然起來,從枕頭下拿起一把竹簡向外跑。曾子問他去做什麼,兒子回答:“我從朋友那裏借書簡時說好要今天還的。雖然現在很晚了,但再晚也要還給他,我不能言而無信呀!”曾子看著兒子跑出門,會心地笑了。

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諾,孩子就會受到暗示,跟著模仿。例如,父母如果答應了孩子星期天帶他到公園去玩,就一定要去。如果臨時有事,也要先考慮事情重不重要,若不重要,就要堅守諾言;如果事情確實比較重要,一定要向孩子說明情況,並爭取以後補上去公園的活動。而且,應該盡量避免這種推遲或失約的事情發生,這樣才能給孩子做出榜樣。

其次,教育孩子信守諾言,說到做到。

教育孩子信守諾言,要分為兩方麵:一是答應別人的事要兌現,這才是負責任的表現;二是,不要輕易許諾,在答應別人之前,慎重考慮自己有沒有能力和把握做到,對不能做到的,就不要輕易答應;對比較有把握做到的,也應留有餘地,不要大包大攬。

一個商人臨死前告誡自己的兒子:“你今後要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記住兩點:守信和聰明。”

“什麼叫守信呢?”兒子問。

“守信就是在你與別人簽訂了一份合同之後,你才發現這份合同可能會導致你傾家蕩產,但你仍然要照約履行。”

“什麼叫聰明呢?”

“聰明就是不要簽訂這份合同!”

老子說:“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意思是說輕易就許諾,必然很少講信用;而多變,必然會引起許多麻煩。

最後,在生活中父母要給予孩子及時的提醒和鼓勵。

孩子有時候會忘記自己的諾言,造成違反承諾,所以父母應該及時提醒孩子,並督促孩子努力完成。當孩子信守承諾時,父母要給予一定的鼓勵,激勵他堅持做下去。

給他人留“麵子”

一句話教育

我們常說,童言無忌,但是,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孩子一定要知道,因為有些話不是以真實和謊言作區分的,而是會不會傷害到別人。

美國費城有一家大商店的經理名叫華納梅克。一次,華納梅克到商店去巡視,看到有一位顧客在櫃台前站了許久,卻沒有一個店員去為他服務,那些店員卻擠在櫃台的一個角落裏又說又笑,壓根兒忘了自己是在上班,而把顧客冷在一旁。華納梅克看到後,並沒有馬上批評責罵這些店員,而是自己悄悄地走進櫃台親自接待了那位顧客,一聲不吭地把顧客要買的東西交給了售貨員去打包,然後就離開了櫃台。這些店員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出現上班聊天的現象。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不想自己的錯誤、隱私、缺點公之於眾,所以,在與他人交往中,要尊重他人,懂得給他人留麵子,否則就容易弄僵關係,使朋友變成陌路。父母要引導孩子認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