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教——財智教育,讓孩子盡早學會理財(3)(2 / 3)

有位中學老師說,現在學校要求孩子統一穿校服,於是穿什麼鞋就成了學生們攀比的內容,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都比老師穿的好,可是怎麼不比比學習呢?老師的感慨是不無道理的,如果孩子把心思都放在吃喝穿用的攀比上,那麼怎麼還有心思學習呢?

孩子攀比心理的背後是虛榮心在作怪,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一些名牌產品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但如果孩子在學習階段為追求名牌而形成攀比之風,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而且很容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形成畸形心理,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形成孩子盲目攀比的原因,首先是孩子自我認識能力差,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總是認為自己是最好的,必須處處比別人強,這種自我意識,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貪婪、爭強好勝的性格,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家長教育方法的錯誤。有些父母不注意孩子的修養和教育,而隻是一味地給孩子買高檔玩具、流行服裝,甚至用給孩子大把零花錢的方式來顯示自己的富有,許多孩子在這種攀比中長大,自然難以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據有關機構一份亞太地區消費理念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內地家長在對待孩子零花錢上比所有亞洲父母都“慷慨”,每周給孩子的零花錢有的高達幾十元甚至上百元,許多孩子正是用這太多的零花錢來炫耀家庭、炫耀自己,從而滋長了虛榮心。

要糾正孩子不正確的消費觀念和盲目攀比的心理,首先家長要從自身做起,現在許多家長自身就沒有一個健康的消費觀念,他怕自己的孩子在消費上比別人差,怕別人說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寧肯省吃儉用,也要滿足孩子的攀比要求。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和消費上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在消費時充分考慮家庭的收入狀況,合理需求,合理支出,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消費觀念。

其次,不能縱容孩子的“名牌情結”。

在社會風氣的影響下,有些孩子以高消費為榮,非名牌不穿,非名牌不用,名牌情結非常嚴重。

一個小姑娘從學校出來,就一臉的不高興,媽媽忙問是怎麼了,原來孩子把媽媽昨天給買的筆袋拿到學校,跟其他的孩子一比較,發現沒有其他孩子的高級,尤其是她同桌的,用的是“迪斯尼”牌子的,而自己的卻不是什麼名牌,孩子覺得比不上人家的。媽媽聽完二話沒說,馬上帶孩子去商店,在孩子的挑選下又給買了個“迪斯尼”的。

這位媽媽的行為就是縱容孩子的名牌情結,助長孩子的攀比心理,直到有一天,孩子的虛榮心膨脹到一定程度,自己沒有經濟能力滿足了,就會後悔不已。

所以,盡管拒絕孩子的要求,會讓孩子不高興,但是,為了孩子的將來,父母一定要遏製孩子的名牌情結,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和有意義的事情上。

最後,讓孩子學會正確地與人比較。

孩子的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對很多東西都一知半解,還不清楚什麼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什麼才是最值得驕傲的資本。因此,有時候會用追求外在物質享受的方式與人攀比。與別人比不是不可以,但還是要看比什麼、怎麼比。教會孩子正確的比較,孩子就會擺脫虛榮心的困擾,健康成長。

扼住孩子的“金錢至上”觀

一句話教育

教導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不隻是教他們怎麼“得到”財富,更應教他們如何“給予”,讓金錢的價值不隻體現在滿足欲望上,還要成為幫助他人的手段。

我們教會孩子理財,是讓孩子管理金錢,用錢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讓錢毀了自己的生活。錢是一種工具,人要做錢的主人,而不是被錢“指揮”得團團轉的奴隸。一切為了金錢,不是理財,而是拜金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