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激激勵孩子克服困難(1)(1 / 3)

溺愛是害,狠心是愛,孩子的將來必須由他自己去創造,所以,父母必須狠下心來,激勵孩子自己突破生活中的各種“艱難困苦”,從而使他們不斷蛻變,最終成長為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鷹,而不是隻會在媽媽翅膀下麵躲避風雨的雛雞。

吃苦等於吃補

一句話教育

吃苦對孩子來說就是吃補,有益於精神上的強大。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辦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掉了”,這是很多家長的心態。如今,父母所關心的不再是孩子吃得飽不飽、穿得暖不暖,而是,如何才能讓孩子吃得更好、穿得更暖。父母對孩子的愛達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痛心地指出:“人們常說,因我是母親,我是父親,所以,一切都‘讓給’孩子,為孩子犧牲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幸福。這實際上是父母送給子女的最可怕的‘禮物’。這種可怕的‘禮物’可用來打個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讓他們毫不節製的享受你們提供的幸福,不用多久,他們將會是世界上最壞的父母,最壞的教育者。”

在父母竭盡全力疼愛孩子的時候,肯定沒有想到,這樣愛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結果。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愛沒有理智,缺乏智慧,那麼我們的愛就是一種毒害。

美國科羅拉多大峽穀有種雕,雌雕每天要飛行200英裏尋找一種堅硬、帶刺的鐵樹樹枝築巢,上麵鋪以樹葉、羽毛、雜草、防止幼雕被刺紮傷。隨著幼雕漸漸長大,樹葉、羽毛、雜草不能承受幼雕的體重,安樂窩成了帶刺的牢籠,幼雕被刺痛,就拚命撲打著翅膀,接下來的事情是:它們終於會飛翔了。

帶刺的巢穴,是雌雕有智慧的愛,也是深沉的愛。我們現在的父母需要學習這種愛,做個“狠心”的父母,讓孩子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不斷蛻變,最終才能成長為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鷹,而不是隻會在媽媽翅膀下麵躲避風雨的雛雞。

王敏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也是大連市“十大傑出母親”之一。她是一位狠心的媽媽,更是一位有遠見的媽媽。

王敏從懷孕期間就發現溺愛帶給孩子的傷害,立誌做一個理性媽媽。兒子小易辰生下來,奶奶特別寵愛,小易辰一邊玩,奶奶一邊端著碗喂飯,王敏一狠心將孩子送進了幼兒園。

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裏,吃飯的時候,王敏給孩子係上圍嘴兒就不管了,一家三口各吃各的,而且必須在半個小時內將飯吃完。有一次,兒子貪玩,隻吃了幾口飯,王敏告訴他,“這頓飯不吃飽,就隻能等下頓飯,中間不能吃東西。”結果,小易辰真的餓了,找媽媽要東西吃,王敏狠著心不給。一直挨到下一頓飯,看著兒子站在廚房裏眼巴巴地瞅著自己做飯,王敏眼噙淚水。但從那以後,小易辰再也不用追著喂飯了,而且每頓飯都吃得很認真。

王敏的生意起起伏伏多次,才有了現在的成功,她深知生存不易,孩子必須從小接受考驗,在小易辰4歲時,她把孩子帶到大連商場,然後故意離開,讓孩子找不到自己,第一次,孩子哇哇大哭。幾次之後,小易辰就表現得很鎮定,然後按照媽媽教給他的方法,向旁邊的大人借電話,要打電話給媽媽。沒有借到電話,小易辰就找身邊的導購小姐求助,希望通過廣播找媽媽。這一切,王敏看在眼裏,感到很欣慰。

小易辰7歲的時候,上小學二年級,王敏就給他辦了一張公交卡,讓他自己坐公交車上學。一開始,媽媽在後邊偷偷地跟著,發現孩子知道等綠燈過馬路,走人行橫道,王敏才放下心來。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天氣很寒冷,王敏開車來到學校,看到別的孩子都被家長接走了,隻有兒子一個人頂風冒雪艱難地走著,王敏的心中猶豫多次,但最後卻開著車獨自離開了。

王敏每月給孩子20元零花錢,小易辰總是節約著花,經常會剩下,他平時穿的都是35元一雙的球鞋,從不羨慕那些穿名牌的同學,生活一直很簡樸。

沒給孩子拿過一次書包,隻在孩子生病時開車送他上學,早晨沒給孩子熱過牛奶。如此狠心,小易辰卻很愛媽媽。“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卻不給他優越的資本。”這是王敏的教育原則。

溺愛是害,狠心是愛,孩子的將來必須由他自己去創造,所以,父母必須狠下心來,培養孩子的自主、自強和自我生存能力,以適應將來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首先,孩子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

國內某著名高校的一位大學生,在考取出國留學的獎學金後,卻因焦慮過度而精神失常。原來,他是家中獨子,從小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甚至上了大學,父母還要每周到學校去為他料理生活,一想到自己將要獨自一人出國求學,無人照顧,他不知自己將如何生活,以至過於焦慮而失常。

如果真愛孩子,父母就不要事事幫著做、替著幹,而是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書包、書籍等物品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自己打掃,自己的床鋪自己收拾……隻有這樣,孩子才會有自理能力。

其次,對孩子無理的要求堅決說“不”。

很多孩子喜歡攀比,愛慕虛榮,經常向父母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比如買名牌衣服,大量購置玩具等,甚至采取哭鬧、自殺等威脅的方式,父母要有策略地堅決予以回絕,讓孩子明白,父母不會遷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