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了進步或者成績,父母要實事求是地予以表揚,不要讓孩子產生“隻要稍微努力,就可以取得大成功”的幻想,要孩子懂得隻有付出得越多,得到的才越多。
一個男孩拿著手中沒有被剝開的桔子問媽媽:“桔子為什麼要有皮?”媽媽告訴他:“想要吃桔肉,就必須剝開桔皮。”
這位母親的回答寓意很深刻,不剝開桔子皮,你就吃不到桔子肉,也就是說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獲。正如著名科學家馬薩森說:“我們成功靠的不是智慧,而是靠不斷的努力。付出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獲。”
卡羅斯·桑塔納是一位世界級的吉他大師,他生於墨西哥,17歲的時候隨父母移居美國。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藝術家,可是在新的環境中,桑塔納的學習成績很差。有一天,他的老師克努森把他叫到辦公室,說:“桑塔納,你的藝術科目成績很好,但是其他科目成績很糟糕。如果你想成為藝術家,我建議你去舊金山的美術學院參觀,之後,你就知道自己該怎樣做了。”
不久,克努森老師帶著桑塔納所在的班級學生前往舊金山美術學院參觀。這次參觀帶給桑塔納的震撼太大了,他為自己以前的行為感到羞愧。這時,克努森先生說了一句讓他受益終生的話:“要進到這裏,你應該拿出150%的努力,不管你做什麼或想什麼都要這樣。”此後,桑塔納發奮學習,做任何事都沒有絲毫的懈怠,克努森先生的話成為了他的座右銘。2000年桑塔納以專輯《超自然》一舉獲得8項格萊美音樂大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確不假,也許一分耕耘不能換來一分收獲,但想要得到多少,就必須付出多少,甚至更多。
現在,很多孩子有遠大的夢想,但是卻不知道付出努力,好像成功可以輕輕鬆鬆地得到。這和現在社會上那些“一夜暴富”、“一舉成名”的宣傳有很大的關係,很多孩子認為買張彩票就可以中大獎,唱一首歌就可以紅遍全國,於是再也不肯踏踏實實地努力。父母一定要像克努森老師那樣,讓孩子知道,隻有付出才有收獲的道理。
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我們看到很多影視明星表麵上很風光,卻很少清楚他們背後的努力和付出。
著名國際影視巨星成龍在年少時拜京劇大師於占元先生為師。每天都要練功,包括腳上功夫、打鬥方式、特技動作,另外還有拉筋、劈腿、翻跟鬥等動作。
大清早5點便起床,一直練至晚上12點為止。除了練功外,他和他的師兄弟們還要做清潔、洗碗等事務。每天練功的時間接近19個小時,壓腿的時候都能夠睡著了。
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成為著名的功夫影星。
沒有人的成功是隨手拈來的,想要得到了多少的回報,就要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不管一個人的夢想有多遠,不邁出第一步,就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
馬克思寫《資本論》經曆了四十年苦思冥想,閱讀了數量驚人的書籍和刊物,其中做過筆記的就有一千五百種以上;歌德創作《浮士德》,前後花了五十八年的時間,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為了完成這部巨著,從二十歲起就開始漫遊生活,足跡遍及黃河、長江流域,彙集了大量的社會素材和曆史素材。所有成就的背後都隱藏了汗水和心血。
生活中,我們的父母要從小事出發,讓孩子明白這個樸素而真實的道理。
首先,不要讓孩子在家中“坐享其成”。
很多家庭裏,父母扮演著仆人的角色,孩子在家裏從不做家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很容易讓孩子養成“隻動口,不動手”的壞習慣,長大之後,凡事隻幻想不努力。
其次,賞識孩子的努力。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學習,隻要孩子努力了,父母就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這個獎勵可以是小禮物,也可以是口頭表揚,總之要讓孩子感受到付出就會有收獲。
最後,不要誇大孩子取得的成果。
孩子有了進步或者成績,父母要實事求是地予以表揚,不要讓孩子產生“隻要稍微努力,就可以取得大成功”的幻想,要孩子懂得隻有付出得越多,得到的才越多。
挖井要挖出水
一句話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終,不半途而廢,並注意讓孩子模仿,同時經常提醒孩子注意父母做事是怎樣堅持到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