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要做武二郎(2)(1 / 2)

馮玉祥有個侄子叫馮宏謙,從小就勤奮學習,立誌報國。1931年,日本侵略軍在沈陽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麵臨生死存亡的危機,馮宏謙聽到這個消息後,決定棄筆從戎。他來到了馮玉祥的西北軍,想在這裏謀個差使,報效祖國。

馮玉祥看到自己的侄兒滿腔熱血,誌向遠大,心裏十分高興,他親自下廚幫夫人做飯炒菜款待馮宏謙。

席間,馮玉祥說:“謙兒能顧大局,識大體,奔赴國難,這是我們馮家的光榮。我從不喝酒,但今天我可以多喝一杯開水,多吃一塊烙餅。因為我心裏高興!”

過了一會兒,馮玉祥又說:“抗日要做好流血犧牲的準備。謙兒,你怕不怕?”馮宏謙馬上站起來,“啪”地一個立正,“報告司令,我馮宏謙不怕!”

馮玉祥高興地說:“好,現在你是一名軍人了。不過,你現在要改名字,在西北軍中做一名普通的士兵。”

大家聽了,都不由得一愣,不知馮玉祥讓他改名字幹什麼。

馮玉祥接著說:“我已經為你想好一個名字叫‘馮忍言’,也就是說,你要對我們的伯侄關係絕對保密。我的意思,你明不明白?”

馮宏謙當然明白,伯父是讓自己不可以紈絝子弟自居,更不能打著伯父的招牌,在外麵招惹是非,便說:“伯父,請您放心吧。”

從此,西北軍總部侍衛隊多了一名新兵,他為人勤懇,能幹,大家隻知道他叫馮忍言,根本沒有人知道他就是總司令馮玉祥的親侄子馮宏謙。

馮玉祥不僅是沙場上的一員戰將,在為人處事上也毫不遜色。侄子不遠千裏前來投奔他,本來應該給安排個好位子,以馮玉祥的身份和地位,誰也不會說什麼。但他卻沒有那樣做,要侄兒“忍言”,把他們的關係給掩住,讓侄兒從最普通的士兵做起,這樣的將領怎能不讓手下心服口服。

可惜的是,有些管理者卻沒有馮玉祥的遠見。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的親信把持重要部門的職位,自以為建起了牢不可破的關係網。這樣的“網”,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傷,有時候脆弱得不堪一擊。一個任人惟才、任人惟賢的卻能得到下屬的真心擁護。

要大膽用人

管理者發現人才應該講究方法,使用人才也需要具備足夠的膽識與勇氣。要做到大膽地使用人才,必須注意做到:

打破年齡限製。諸葛亮24歲時應劉備“三顧”之請而出山,幫助劉備力挽危局,最終建立了蜀國。而薑子牙年近80歲被文王聘於渭水,此後,佐文、武二王以周代商,救民於水火之中。如果硬要以年齡劃分界限,則上述二人或過於年少,或過於年高,看起來均難當此重任。如果當年的決策者沒有大膽用人的氣魄,中國的曆史不僅要被改寫,而且後人更不會看到許多精彩的曆史篇章了。

不可論資排輩。三國時,陸遜以一介書生的身份受到重用。吳王先是從呂蒙之薦,拜陸遜為偏將軍、大都督,代呂蒙守陸口。結果陸遜不負所托,計襲荊州,迫使聲威顯赫的關雲長敗走麥城。在劉備親提西蜀大軍討伐東吳時,孫權又力排眾議,請陸遜登壇,其果然再展奇才。據此可知,若無孫權破格用人之氣量,則必無東吳轉危為安的局勢出現。

重視真才實學。美國的比爾·蓋茨大學尚未畢業,這種學曆即使在中國要謀個好職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自己創業開發電腦軟件,時間不長,他的微軟公司即已稱雄世界,其經濟實力已進入世界500強的前列。由此可見,用人不可看表麵、重文憑,而是要重視真才實學,打破常規委以重任。

拋棄個人恩怨。真正精明的管理者,用人的標準歸根到底隻有一條,即看是否對事業有利。如果無利,則雖是有恩於我之人也隻能另行酬報,不能委以重任而貽誤時機;若是有利,即使是往日的冤家對頭,隻要對方能摒棄前嫌,也應該予以錄用甚至重用。

不搞求全責備。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用人須德才兼備也隻是大體而言,並非一定要對方有完美之德和冠世之才。因為這樣的人在這個世界上畢竟是鳳毛麟角,況且,即使偶遇,他也不一定能為你所用。管理者在選人、用人時,察其德,應著眼於大處無虧;選其能,應重在一技之長,不可求全責備,以免使可用之才失之交臂。

真理是勇者的果實,勇氣往往和堅持相關,尤其當需要堅持的是真理時。勇氣意味著做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即使不合潮流,走得很孤獨很艱難。

廬山會議時,彭德懷同誌不顧自身的安危,向黨中央上萬言書。廬山會議後,毛澤東點名要周小周同誌起來揭發批判彭德懷同誌,但,身處逆境的他流著淚予以拒絕。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一致’打倒劉少奇時,陳少敏投了惟一可貴的棄權票。在一外資企業裏,當外國上級管理者叫一群中國打工仔下跪,麵對現實利益和尊嚴選擇時,他們中的大多數選擇了現實利益,一個叫孫帥的年輕人卻毅然選擇了拒絕。還有一位農民老漢,曾一度挨個找貪官做工作,要他們自首。為此,莊稼被割,豬被殺,自己也無家可歸。麵對種種報複,老漢依然把貪官們送到了監獄。這又是何等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