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喝道:都回去!這裏是軍事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
村民爭辯說:俺祖祖輩輩在此生活,河堤上每一寸泥土,每一塊石料都是俺親手壘上去的,老總怎能說不讓俺上去就不讓呢?你們到底要在河堤上幹什麼?
大兵自知理虧,拿出上級命令做擋箭牌說:日本鬼子就要來了,軍隊奉命保衛你們村莊,要在這裏修工事打仗。修工事你們懂嗎,這是軍事秘密,哪能隨便看呢?萬一你們中間藏個漢奸,不就把軍事秘密全都報告給敵人了嗎?
但是老百姓還是疑慮未消。他們不大相信大兵的話,在他們看來,工事哪裏不好修,仗哪裏不好打,為何非得跑到事關老百姓生死的黃河大堤上來修呢?再說修工事是為了打日本鬼子,不是對付老百姓,老百姓看看有何不可?當兵的越加阻攔,村民就越是放心不下,畢竟黃堤不是隨便什麼無關緊要之地,漲水季節日夜護堤還令人懸心不已,何況那麼多大兵偷偷摸摸開上去修什麼工事?萬一出個紕漏怎麼辦?有道是無風不起三尺浪,如果當兵的沒有騙人,如何憑空傳來這麼多令人心驚膽戰的謠言呢?
老百姓越聚越多,很快驚動一個別手槍的長官。長官是個瘸子,他站在石頭上生氣地訓斥村民說:你們要相信政府,國軍是來替你們抗戰的,是來打日本鬼子的,你們這樣做不是搗亂嗎?不是幫日本人的忙嗎?再有搗亂者一律按漢奸罪論處。
一些膽小的村民果然被唬住了,紛紛溜回家去,但是多數人還是堅持不為長官恐嚇,他們中不少都是婦孺老人。老人抗議說:俺家後生都在國軍當兵,老總能把俺當漢奸辦了不成?
一個懷抱孩子的婦女哭訴道:孩子爹還在前線打日本,老總要是毀了大堤,俺可怎麼活啊?
還有人質問軍人:小日本還沒到哩!你們到底是來打日本還是對老百姓下毒手?你們還有良心沒有?!
軍隊當然不敢把村民都當成漢奸抓起來法辦,因為他們原本理不直氣不壯,甚至有點做賊心虛和色厲內荏的意思。後來僵持不下,經過請示,上級長官終於同意村民選派代表登上黃河大堤,條件是為了保守軍事秘密,村民代表隻可遠觀,不可走近。
當村民代表遠遠登上黃河堤壩,果然看見許多士兵都在河灘上取沙土裝麻袋,然後把沙袋層層堆放在大堤上,壘出一道逶迤的工事來。當然他們不知道,這些工事的主要作用是防範老百姓,而一切挖掘大堤的工程均在這些沙袋的掩護下秘密進行。
村民代表放心了。他們眼見為實,用鐵的事實駁斥軍隊毀堤的說法是別有用心的謠言。隨著敵人進攻的炮聲越來越近,善良村民對軍方謊言深信不疑,他們真心擁護抗日,大敵當前,萬惡的日本強盜很快就要踏上他們的土地燒殺擄掠,廣大民眾沒有理由不信任自己的子弟兵,不團結起來共同對敵。時下正值大忙季節,收割是農民的頭等大事,所以村民一旦打消顧慮就趕緊散去忙碌自家地裏的農事。
河防軍“瞞天過海”的戰術大獲成功。
他們在趙口數千米河堤上設置多道防線,拉起鐵絲網來日夜施工。軍隊還在附近鄉裏張貼布告,禁止村民私自靠近大堤,違令者將按漢奸罪論處。於是毫無警惕的老百姓成為軍隊謊言的最大犧牲者,直到後來黃河決口已成事實,多數村民仍然蒙在鼓裏,對臨頭的大難一無所知。
4
河防軍開上河堤擺開戰場,大打人海戰術,試圖攔腰截斷長龍般的大堤,但是始終未見成效。
千年河堤巍然不動。
對軍人來說,掘堤是個難度很大的工程,黃河大堤堅硬如鐵,那是黃河沿岸民眾世世代代用汗水和心血澆築的勞動成果,洋鎬刨下去隻留下一個淺淺的灰白印記,哪能說毀就毀了呢?加上河防軍是戰鬥隊伍,不是專業施工隊,他們一無施工機械,二無施工技術和經驗,甚至連勞動工具都很缺乏,隻能靠著洋鏟和洋鎬一點點地挖掘。此時為黃河枯水期,水流退至數百米外的河心,堤內淤積著厚厚的泥沙,這就是施工進度為什麼比蝸牛還要緩慢,完成任務遙遙無期的客觀原因。
從更深一層的主觀因素來看,遠在武漢的決策者竟然忽略了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細節,那就是這支番號為河防軍的部隊都是來自飽受水患之災的安徽子弟兵。大本營派徽係軍隊掘堤不是等於自掘墳墓嗎?身為安徽人,誰不知道黃河決堤的嚴重後果,他們能甘心情願地把家鄉房屋和父老鄉親淹沒在自己親手放出來的大水中嗎?這不是要遭天打五雷轟?所以無論上級如何動員命令,河防軍官兵怨聲載道士氣低落,軍官抵觸情緒嚴重,士兵敷衍搪塞磨洋工,與他們的長官劉軍長結為心照不宣的統一戰線。
大本營一日數次來電催促,對工程進度極為不滿。戰區長官部十萬火急派出督導員現場督察,督導員相當於欽差大臣,握有生殺大權,他殺氣騰騰地宣布說:凡軍官督工不力者當場撤職,士兵磨洋工偷懶者鞭笞,貽誤工期者送交軍事法庭,破壞掘堤者一律就地槍斃。
督導員親自抓了幾個完不成任務的軍官,將他們撤職查辦,鞭笞出工不出力的士兵,另有一名逃兵被抓回來當眾槍斃。但是嚴厲鎮壓並未收到整肅軍紀的效果,反倒激起廣大官兵強烈不滿。軍心所向誰能阻擋呢?人們齊心協力對付督導員,想出種種辦法來磨洋工。督導員萬般無奈,隻好從城裏搬來一位河工專家出謀劃策。專家是個留洋博士,此前的研究課題都是如何保護而不是毀壞大堤。他看見工地上除了洋鎬鐵鍬外,連一台發電機和推土機也沒有,於是建議采用平地爆破法施工。
督導員對施工是外行,但是搞爆破並不陌生。他下令抬來幾箱手榴彈,還有多枚未經爆炸的日本炮彈,一同埋在堤壩上。隨著一聲口令,手榴彈被引爆,堤壩上騰起一股黑煙來。但是等到督導員登堤檢查,不由得大失所望,他看見堤壩僅僅被炸出一個土坑來,幾無效果。
劉軍長攤開雙手來連連歎氣,他對督導員說:這回你都看見了,既然連手榴彈都難以爆破,說明不是我河防軍掘堤不力,而是堤壩實在過於堅固啊。督導員連夜向戰區長官部做了彙報。
戰區司令部提出一個大膽計劃,建議大本營派飛機來轟炸。因為從飛機上扔下來的大炸彈足有水缸粗細,彈坑廣十餘丈,深數丈,如果連扔幾顆大炸彈不就大功告成了嗎?
大本營批準執行轟炸計劃。
次日淩晨,兩架蘇製轟炸機從湖北孝感機場直飛北方,為了避免泄密遭到敵機截擊,空軍沒有通知地麵部隊,而是采取突然襲擊的方式轟炸黃河大堤。
這天中原地區有輕霧,雖然霧靄未能完全遮蓋河堤,但是對飛行員視線還是有一定影響。由於飛機突然飛臨趙口,地麵官兵誤以為遭到空襲,還有人勇敢地對空開火,一度造成極大混亂。抗戰時期的轟炸機並不具備今天的精確轟炸技術,投彈手完全依賴個人技術和經驗投彈,而炸彈在墜落過程中往往還會受到氣流、風向等等諸多因素影響,所以即使正常情況下命中率也不高。當飛機準備轟炸時意外遭到地麵射擊,加上投彈手瞄準有誤,致使炸彈偏離目標扔進村莊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