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節(1 / 2)

苦心弄到一份鋼甲的製造方法,孫權幾乎是舉江東之力打全力打造這種新式鋼甲,可惜一是工序沒有兗州出產的那麼完善,二是也沒曹操那麼有家底,三加上時間也很緊,這次出征江夏,僅僅來得及帶上八百套而已。

可是就是這八百套,一樣殺得劉表軍毫無還手之力。盡管江東產的鋼甲不如兗州製造的那麼有韌度和強度,結構不如兗州的合理,外表看起來象個鐵疙瘩一樣不起眼,可是鋼就是鋼,不是劉表軍那種大力互砍幾下就會折斷、崩壞的破銅爛鐵可以比擬的!

帶領這八百人的重甲的將領,非武藝高強之輩不可,周瑜這邊多半都是一些三十都不到的“小將”,挑來挑去,選擇了性格沉穩,打起仗來凶悍不輸周泰的呂蒙!

這隻精兵個個都舍棄了對他們來說無用的盾牌,都裝備上了雙手刀,左手刀略厚,較短,用來格擋;而右手刀較長,較薄,則是用來劈砍。

張允的萬人部大亂,八百精兵在裏麵就象一塊牛油裏放進了滾燙的烙鐵,所到之處無不望風而靡。

周瑜在樓船上看得真切,親自舉著佩劍帶著餘人登岸,三萬人在八百人的衝鋒帶領下,直避蔡瑁的四萬左右人馬的中軍!

怎麼是一個節節敗退能形容的?

靠著眾將苦苦支持的程普軍左右翼象注了興奮劑一樣,不但將局勢重新扳回,甚至開始將陣角漸漸朝敵方壓製過去;而精銳已到的士氣鼓舞著全軍奮勇殺敵,連程普那兩千中軍都坐不住了,一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自己也加入戰局就好。

反觀蔡瑁部的左右翼,雖然周瑜軍並沒有對自己進行夾攻,而是選擇了直攻蔡瑁中軍,可是好象這樣自己的壓力更大,就算己方真的能擊破程普部,但蔡瑁若是為敵方所殺,又有什麼意義?

於是蔡瑁軍的左右翼都開始心不在焉起來,哪裏抵得住江東軍突然爆發進攻勢頭?

蔡瑁一看情形不對,忙命令左右部堅決抵住程普部,自己將中軍四萬人集成密集陣形,希望能阻住這八百重甲前進的步伐。

蔡瑁這個決策是相當明智的,如果他讓左右翼回救中軍,那麼沒了對手的程普部可以銜尾追殺,兩翼一亂整個戰局必敗。而依靠密集陣營,的確可以破掉這八百人的攻勢。刀再鋒利,也有刺不破的堅石。無論是攻、防、速度,到了一個質麵上的優勢時,就是不可戰勝的了。

可是問題就在於,蔡瑁軍的士兵能不能堅決的執行他的命令呢?誰都是親媽生的,麵對把人命當麥子一樣收割的八百精兵,誰能真正做到心如磐石,無動於衷?

左右翼壓製了程普部的反攻,密集得連蒼蠅也找不到落腳點的中軍陣形也的確阻擋了八百江東精兵的前進,可是隨著被周瑜親自帶領的三萬人驅趕著張允敗軍一同衝擊蔡瑁中軍時,貌似堅固的中軍大陣終於崩潰了!

兵敗如山倒,不用周瑜、程普下令,手下眾將罵著粗話挽起袖子一個個都追在最前麵,生怕被蔡瑁跑掉了一個。

特別是周瑜這邊的,小將們鮮有出頭的機會,這些年孫權都在平內亂,沒什麼大仗,遇到蔡瑁這種機會可是絕對不多的。

呂蒙也是身披重甲,喊著叫著帶著八百人留下一路的碎屍殘肢朝著蔡字大旗而去;丁奉、陳武、董襲、虞翻、以及剛成年的孫翊,一個個為了爭功也自己的隊伍也不要了,把蔡瑁軍攆得象兔子飛,有了這種氣勢,什麼樣的戰陣打不贏?

***************************************************************江夏城自始自終沉默得象座空城一樣,無論是蔡瑁軍占上風或是江東軍占上風,都沒有發出一兵一卒。

重新奪回大營的江東軍合軍一處,一些士卒忙著打掃戰場,救火,把敵方兩方的屍體分開來安葬。在還冒得嫋嫋細煙中的營裏,帥帳裏坐著仍是一臉興奮的眾將們。

呂蒙兩隻手不停的在細微顫抖,不光是激動,也有長時間重負荷所產生的後遺症。這仗實在打得太爽了,任何人型物體在自己麵前直立的時間都不會趕過一秒,最後呂蒙才發生自己脫力脫得兩手無法舉起來摘掉自己的頭盔。

連程普都是一臉的得色,不管怎麼說江東軍大勝,雖然關鍵處是周瑜帶的那八百人,如果是自己帶領的就更好了。

可是周瑜卻有些愁眉虯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