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萬鬆書院位於杭州城南部鳳凰山萬鬆嶺穀地,三麵環山,曾是明清時期杭州地區最大書院、浙江最高學府,更因梁山伯、祝英台在此“同窗共讀整三載”,民間亦稱萬鬆書院為梁祝書院。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浙江右參政周木就鳳凰山萬鬆嶺報恩寺故基創建,取白居易詩“萬株鬆樹青山上,十裏沙堤明月中”句意,稱萬鬆書院。當時有仰聖門、大成殿、明道堂、毓秀閣,飛躍軒、由義齋、曾唯亭等建築,之後屢有修葺、增減。規製日益完整。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建,並改名為“太和”,五十五年(1716年),又更名為“敷文”。乾隆年後逐漸荒廢、湮沒。如今,書院遺址隻剩石獅一對,以及民國時期牌坊一座,照壁一座。
萬鬆書院二零零二年重修後開園,但與西湖等景觀相比,確實是幽靜了許多。
劉鴻雁到萬鬆書院門前時已是下午三點。
二
此前,劉鴻雁還沒來過萬鬆書院,但她知道這是明清時期杭城規模最大、曆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書院,曾是浙江省文人彙集之所,作為當時浙江省最高學府,書院為浙地造就了許多人才。明朝著名學者王守仁,清朝著名學者齊召南、秦瀛等,都曾在此講學。袁枚曾就讀其間。作為教師,應該到這個地方來過,不僅是為了觀光、瞻仰。
但她沒有想到,自己第一次到這兒,就負有不同尋常的使命。
下午三點的陽光還是很刺目的。劉鴻雁用雨傘遮擋著陽光,慢慢地在書院中遊覽。其實她的注意力一點都沒在任何一處景觀或建築上,她在猜想將要和她見麵的那個孩子是誰,他會不會來,來了之後怎麼辦。做了這麼多年的班主任,她在接觸學生的過程中,從沒遇到過這種事:做了越軌的事情還向老師求救。
劉鴻雁在腦海中把自己班級的男學生全部過了一遍,還是不能確定今天將和自己見麵的是誰。
三
劉鴻雁班裏家境不太好的男生居多,占了全年級這類學生的三分之一,為此她實在難以猜出這個男生是誰。再說,那個郵件裏的內容萬一不是真的呢!
提前了一個小時,這在她與人約會的紀錄中是絕無僅有的。可是,約定的時間過去了半個小時,劉鴻雁還是沒在萬鬆書院的門前見到自己熟悉的任何一名學生的身影出現。
劉鴻雁是以有耐心著稱的班主任,隻要沒有閉園,她就會等下去。
當夕陽染紅樹梢的時候,劉鴻雁終於見到了她要見的人。
劉鴻雁沒想到向她發出求救信的是趙賓。
趙賓和蘇啟好,這在全班同學中是無人不知的,難道蘇啟懷孕了,她怎麼從沒發現任何跡象呢。
可是,出現在眼前的人分明就是趙賓!
當趙賓慌亂地出現在劉鴻雁麵前的時候,劉鴻雁對自己先前的推測與現實存在的距離感到吃驚,這實在不能讓她接受。她知道趙賓與蘇啟之間因為賈冬花的緣故產生過嫌隙,後來不知道又因何才緩和了緊張關係,但那之後再沒發現他們兩人走得過於密切的情況。
劉鴻雁扯了扯自己的嘴角,笑自己的荒謬。現實已經不隻一次告訴她,當今的社會充滿了多元的因素,發生什麼事情都很正常。不正常的是,自己作為班主任,沒能夠提前發現這種事情的苗頭,對他們及時進行教育和幫助。
“好在這次還有補救的機會。”劉鴻雁暗自慶幸,並使勁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以便自己鎮靜下來。
四
“應該說,您搞的這次‘真情互動’給了我勇氣,否則,我除了求助我的母親,決沒有其他路可走。”趙賓氣喘籲籲,眼角不停地瞟向四周。
劉鴻雁看出了他內心的不安。
“放心,相信我,就把我當作你的母親好了。”
趙賓沒有繼續發出聲音,耳朵卻敏感地捕捉著周圍的動靜。
一陣風吹來,趙賓的腦海裏被吹進了一些抹不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