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蟄伏是美麗的(2 / 2)

對於荒漠植被來說,保存種子就是保存自己,也就是保存未來。更奇妙的是並非所有的種子都會到時發芽,它們繼續留在荒沙中休眠,於深沉的夢裏準備著萬一生長條件不具備幼苗夭折時,便幵啟自己的心扉。

荒漢中最豐富的永遠不會斷絕的是種子的儲備。

有的沙區五六年不下雨,已經荒涼很久了,從無耐性的人們以為那些植物早已經灰飛煙滅了,可是一場突然來臨的雨水之後,那些沙櫻桃、月見花、紫草們紛紛地使沙漠變得瑰麗。

它們隻是期待。

它們在認真地完成物種本身的使命。

它們被埋沒著,它們屬於未來。

並不是所有的花朵都希望有人寫讚美詩,或者離開了人的欣賞便柔弱地滅種的。

沙粒是岩石的粉碎,它的細小很難使人想起它在被粉碎之前的高大,然而它的堅硬卻是本質的殘留,從此後聚集成為沙丘、沙山,有風而鳴,人稱鳴沙,呼叫著山呢還是呼叫著樹?

風揉槎石頭。風切割著山崖。

高大的傾坍了、粉碎了,細小的將與歲月共存。

渾圓,是較好地保存自身的一種形態。誰也不知道風為什麼要研磨岩石使之變成細沙?在整體浩瀚的大漠裏,隻有風才是浩瀚的,浩瀚得無影無蹤、無頭無尾、無源無流,好像潛伏在那一截風化的漢長城的殘基下,或者是那一座已被風沙埋沒千餘年的駱駝城中,佛塔不再有鍾鼓時,那風正在翻動著經卷……此刻沒有風。

天,寧靜得像一張藍紙。

風蟄伏著,和種子一起。

護林人告訴我,危害大地的不是沙漠而是荒漠化。當沙生植被以及和沙漠接壤的鄉村綠洲的樹木被砍伐、生態環境惡化時,沙漢就會悄悄地推進。

中國西部8000公裏的風沙線,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裏的速度,向著耕地和綠洲蔓延。因此有了8000公裏風沙線上的三北防護林體係建設--當今世界生態工程之最。

沙漠期待著綠色。

風也期待著綠色。

隻要有了樹木和小草,沙丘與風就會和綠色和諧地纏綿,溫情脈脈。沙丘不再移動,風則晃動著胡楊與小葉楊,把大漠的日光篩成無數金色碎片,讓秋色醉人。

種樹的時節,人和毛驢半夜裏就出發,星星月亮明晃晃的,沙丘是銀色的,在星光月色中跋涉,毛驢累了,人渴了,毛驢馱著的那一點水,人與毛驢不能沾,那是留給樹秧子的,就這一點點水,是澆灌、哺育綠色的生命之泉。兩年、三年,會有白楊、青楊的茁壯,在騰格裏沙漠與綠洲之間,閃耀著綠色、和平與愛的旗幟。

這一片土地就會不再饑渴,就會寧靜,有孩子的哭笑聲。

上蒼喜樂。蟄伏是美麗的。

1994年11月記於榆林,12月寫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