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後記(1 / 1)

編輯這套名為《大地之門》的小書,努力做到精美一點,是我心儀巳久而未能付之行動的,今年春夏之交卻由包雲鳩先生提出,又在尚燕彬女士的辛勤責編下,終於付梓。感激之情一時難以言表。這幾本薄薄的書凝聚著我生命的一部分,就算是幾粒揀選出來的沙子。

大約有十七八年了,我把相當一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田野調查上,了解中國土地荒漠化、江河與濕地等關於生態環境的狀況,走得最多的是西部,更確切地說是河西走廊以西,風沙線和幹裂的土壤以及大漠戈壁,胡楊紅柳從此烙印在心的深處,成為一種生命感覺。我從大地之上、之中得到的啟迪,由此而發出的思之種種,應是我寫作生涯中最值得慶幸的一段曆程,至少在這舉世滔滔皆言利的年代,我曾在曠野中呼告守望,我沒有變得更為淺薄,但,深刻與高責是談不上的,尤其是和大地之上的萬類萬物相比,我怎麼能連根帶葉地理解一根小萆?我該如何去感覺在荒漠中兀自高大,而到了秋天那葉子金黃得醉人的獨枝胡楊呢?

我隻是蒼白地呼告過,並且重複著,關於土地,關於水,關於五穀雜糧,關於種萆種樹,關於小心翼翼地接近輝煌……我尋找著大漠中的一點點綠色,荒野中種樹人的背影,還有塔裏木河枯死的胡楊,不久前剛剛成為廢墟的一處風沙線上的院落,撫摩正在風化的羊屎球,撫摩這歲月流逝。牧者和羔羊,今在何方?所有的片段或者章節乃至題目,都隻是我從大地上拾得的若幹記錄以及一個夢想。晚安,親愛的讀者。

2004年12月1日深夜於北京涼水河畔一葦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