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人體:無時不在的醫生(1)(3 / 3)

人體的平衡包括供給和需要的平衡。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有些看起來很好的東西,多了同樣成為致病的因素:陽光美好,多了傷我們的皮膚;美味佳肴可口,多了傷我們的脾胃;少量的酒精使我們血脈通達,過量飲酒損害我們的肝髒和大腦神經;普通人用拳頭輕輕捶擊,會使我們的背部有舒適的感覺,若換成“拳王”拳擊對手的力量,恐怕要脊柱斷裂。

人體的自我修複能力

人體有自我修複的能力,當外傷、感染等發生時,組織的損會啟動自身修複係統。以創傷為例:當創傷發生時(較小傷口),血管自行收縮而使出血自行停止(大的血管出血需要人工輔助,比如局部加壓等)。不久,局部充血,毛細血管擴張,白細胞從血管中滲出,這些白細胞能清除傷口中的細菌和壞死組織。傷口中的血液和滲出液結成網狀凝固,幹燥後結成痂皮。2~3天後,傷口邊緣的整層皮膚及皮下組織收縮使傷口縮小,從第三天起,傷口底部和邊緣長出肉芽組織,向傷口的血凝塊內伸入,逐步填平傷口。

人體的自我修複過程稱再生,再生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再生的組織其結構和功能與原來的組織完全相同,稱為完全再生;另一類為缺損的組織不能完全由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組織來修補,而由疤痕組織來代替,稱不完全再生。前者主要為創傷小或再生能力較強者,後者多為創傷較大或再生能力弱者。

再生能力的強弱大小不一。表皮、黏膜、小血管、骨頭等再生能力強,肌肉再生能力弱,神經特別是大的神經基本沒有再生能力。

蚯蚓在截成兩段後,一段可再生出頭部和尾部;蜥蜴的尾巴可以完全再生。雖然人體自我修複比起低等動物來十分不夠(我們不能自己長出一個新的肢體或頭顱),但就我們今天的各種治療措施,包括再植手術來說,人體自我修複仍然是依靠的關鍵。

人體細微的損傷隨時都在發生,一次輕輕的擠壓、一個小小的抓痕,都屬於一定程度的損傷。為了應對損傷,人體的自我修複幾乎二十四小時不斷地在進行。

人體的防禦能力

人體防禦外部環境侵犯的能力,是人類得以持續生存和繁衍的基礎。人體的防禦係統可以分為如下幾個方麵。

高級神經係統(大腦)支配的社會行為。

總的來說即趨利避害。這種能力是人在社會生活中,隨著年齡和經曆的增加逐漸獲得的。當被火燙過以後,腦子裏形成的痛苦記憶會避免下一次的觸摸。味道難受的東西,下一次會不願意進食。

但人與其他動物不同,有語言文字,並不是每一種有害的東西都必須親自嚐試才能知道。通過間接的了解和學習,我們可以獲得許多並不曾體驗過的感受。根據這些間接的感受,我們接納對身體有用的東西,拒絕有害的物質和行為。這種能力的大小和一個人的經驗、智力程度有關,受大腦自主支配。

次級神經係統支配的保護反射。

包括兩種,即屈肌反射和對側伸肌反射。

屈肌反射是當一側的皮膚受到傷害性刺激的時候,受刺激一側的肢體出現彎曲。比如,火燙一下手,被燙的整個上肢會不由自主地縮回。這種反射使我們盡快脫離傷害刺激。

如果傷害的強度較大,在同側肢體彎曲的基礎之上,對側的肢體伸直,稱為對側伸肌反射。這種反射起維持我們身體平衡的作用,對側肢體伸直可以支持更多的體重。

我們在生活中如果仔細觀察一下,馬上會得到證實。這一類型的能力和人的主觀意識無關。實驗去除動物的大腦後,反射仍然存在。

人體表皮的機械阻擋作用。

人體表皮有阻擋各種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的作用,是人體防禦疾病的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