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人體:無時不在的醫生(1)(2 / 3)

直腸溫度平均正常值為36.9~37.9℃。口腔溫度平均正常值比直腸溫度低0.3℃,腋窩溫度平均正常值比直腸溫度低0.7℃。人體體溫在清晨2~3時最低,午後2~6時最高,但相差不會超過1℃。女子在排卵後體溫升高,一直到下一次月經來潮,但相差也在1℃以內。

當環境溫度較低時,人體一方麵通過寒戰,即我們俗稱的“發抖”來產生熱量(發抖的過程是肌肉不自主地規律性收縮),另一方麵通過阻止散熱來減少熱量丟失,如皮膚毛孔收縮,即我們俗稱的“起雞皮疙瘩”。

當環境溫度較高時,皮膚血液流量增大,汗液增多,散發熱量。狗因為沒有汗腺,主要通過呼吸散發熱量,所以夏天你看到狗總是在不斷快速喘氣。通過這些調節,人體始終維持著生命活動的恒溫條件。

水平衡。

在人體中,總重量達60%的部分是水,水是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其平衡更加重要。當人體缺水時,神經係統會傳遞給大腦口渴的信號,促使增加飲水。當水過多時,通過我們的腎髒增加尿的排泄。

從我們日常生活中能觀察到,口渴時,皮膚會發幹,特別是嘴唇。實際上,這是人體在減少皮膚蒸發,減少表皮水量,以滿足重要髒器的水需要。

氧氣平衡。

人體離不開氧氣,這是因為食物轉化為人體能量,基本上都需要通過與氧反應(氧化)完成,稱為“有氧代謝”,氧化反應產生能量最經濟,也最完全——生出的廢物最少。無氧代謝產生能量不經濟,也不完全,主要用在缺氧時的輔助供能。

缺氧時,人體通過增加呼吸頻率來增加氧氣的攝入,如跑步後,氧氣消耗太多,致使人體氧氣不夠,我們便會氣喘籲籲;缺氧時,人體也通過無氧代謝來緩解部分能量需要,如跑步後肌肉的酸痛,就是因為無氧代謝導致局部乳酸生成過多所致。

缺氧也可通過增加運輸氧氣的血紅蛋白來彌補,長期生活在高原氧氣稀薄地區的人麵色變紅,就是因為血中紅血球變多所致。

氧氣雖然重要,但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氧含量太高可以抑製我們的呼吸。在醫院,許多呼吸不好的病人,對所吸入的氧氣濃度是有一定限製的,這種時候可不是氧氣濃度越高越好。

能量平衡。

身體所需要的能量來源於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質。這些能源物質分子結構中的碳氫鍵蘊藏著化學能(就像機動車使用的燃油),在氧化過程中碳氫鍵斷裂,生成CO2和H2O,同時釋放出蘊藏的能。這些能量50%以上迅速轉化為熱能,用於維持體溫,並向體外散發。其餘50%以高能磷酸鍵的形式存儲於體內,供機體利用。

體內最重要的高能磷酸鍵化合物是三磷酸腺苷(ATP)。機體利用ATP去合成各種活性物質,細胞利用ATP去進行各種功能活動,肌肉利用ATP完成收縮及舒張過程等等。

當身體活動增加時,體內ATP消耗加快,使得血液中糖含量降低。血糖降低刺激大腦產生饑餓感,促使人主動進食。當然,食物足夠後,血糖升高,反過來刺激大腦產生厭食感,停止進食。

人體平衡及自我調節的功能無處不在,很難一一道來。這些例子所要表達的是,我們的機體時時刻刻都在不停地運轉,其主要任務就是維護我們身體內外的平衡。我們的心跳,我們的呼吸,我們的消化、排泄、生殖、神經無不如此。平衡即意味著健康,一旦平衡打破了,失去正常的運作條件,機體就會受到傷害,就會產生疾病。

疾病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就是平衡失調:創傷是物理機械的外在力量與我們肉體所能承受力量之間的平衡失調,感染是病原微生物的強度與機體抵抗力之間的平衡失調。平衡是兩極的對稱,平衡失調,可因任何一極變化引起:同樣身體狀況,致病因素太強,疾病產生;同樣的強度的致病因素,身體素質過低,疾病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