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健康手冊11(3 / 3)

發生痛經時,輕者可以服止痛片、安定片等藥,短時間就可以止痛。重者可用阿托品等解痙藥物。也可以用單方或中藥治療,如艾葉10克、生薑5片、紅糖適量煎水後熱服;或用益母草(鮮品加倍)30克和紅糖適量水煎服。

女性生殖係統的健康

1.婦科檢查

婚後的女性不要忽略每年一次的婦科檢查,尤其是乳房檢查、盆腔檢查、帕氏塗片檢查和直腸指診,這幾個檢查項目對監測女性的健康是至關重要的。例如,通過觀察和觸摸乳房,可以檢測乳房上有無腫塊或者分泌物,以盡早發現乳房病變。

做盆腔檢查時,一般先檢查外生殖器,以了解是否有預示著性傳播性疾病、癌症或者其他的皮膚異常分泌物、觸痛點或者腫塊。

做窺鏡檢查時,先輕輕地將一個溫熱的潤滑過的窺鏡塞入陰道口內。窺鏡到位後,即可檢查陰道壁,查找其上的任何異常的分泌物或者傷口。

帕氏塗片檢查大多一年做一次,以輕刮子宮頸開始,然後取出子宮頸的一些細胞並塗片,然後再送往實驗室分析,主要用於探察癌前變化和子宮頸癌。

如果早期的癌變被發現,就可以及時治療以防惡化為癌症。帕氏塗片檢查偶爾也能顯示其他感染的存在,其中有些是性傳播性疾病。

做完帕氏塗片檢查之後,會做雙手的盆腔檢查,即醫生用雙手檢查子宮和卵巢。移出窺鏡後,醫生將幾個手指塞入陰道,並用另一隻手觸摸腹部。這樣能覺察出卵巢是否增大,並能感覺到子宮是否長有纖維瘤或者其他腫瘤。

最後就是直腸指診。醫生將一個指頭置於直腸內觸摸該處是否有腫瘤。除非醫生做了直腸檢查,否則盆腔檢查就沒有真的完成。

婦科檢查應安排在合適的時間。最合適的時間是在行經的第一天後的10~14天。在月經周期的這段時間裏,乳房不會有在以後的時間段內可能出現的那麼多腫塊及觸痛。

這段時間也是做帕氏塗片檢查的最佳時機,因為子宮頸此時是月經周期中張得最開的時候,可以使醫生取得更好的試樣。不過,需要提醒的是,衝灌療法、藥物和殺精劑等都會幹擾帕氏塗片檢查的結果。

如果精確地計劃有困難,隻需確保檢查時沒有月經,並且月經已經結束至少數天,這樣陰道就不會有分泌物。另外,進行婦科檢查時,要有一位伴侶在場,可以是護土、朋友或者自己的丈夫。

2.維護子宮的健康

子宮是如此重要,但又易受多種疾病的影響,因此應給予它適當的嗬護。

◎定期體檢。

為保證子宮的健康,女性應當定期做體檢。

◎注意身體變化。

每人都必須熟知自己的身體。隻要身體出現異常,如出現異常的經血或者疼痛等,就應及時看醫生。

◎考慮避孕藥。

服用避孕藥是女性預防卵巢癌和子宮癌的最重要的措施。除了能預防子宮內膜癌外,服用避孕藥五年以上,還能將患卵巢癌的危險性降低50%。

◎保持理想體重。

肥胖是子宮內膜癌的誘發因素之一。低脂飲食和鍛煉能預防子宮內膜癌。

3.子宮癌的預防

女性尤其擔心子宮癌或子宮內膜癌。因為,雌性激素能大大地影響子宮內膜的細胞的增殖,所以該激素在子宮內膜癌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在過去,當激素代替性療法被推薦給許多絕經後的婦女。但是研究人員已經發現,當隻使用雌性激素時,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將是不接受激素代替性療法或者同時使用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的女性的8~9倍。

為什麼同時使用孕激素,能降低雌性激素帶來的危險呢?這是因為,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每月都在排卵前開始形成,排卵後釋放的孕激素有助於子宮內膜為受精卵的植入做好準備,如果受精卵不能形成,孕激素將協助子宮內膜的脫落。在沒有孕激素時,子宮內膜將保存較長的時間,正因為子宮內膜不能正常地脫落,患內膜癌的危險才增加。

肥胖的女性也易患子宮內膜癌,因為肥胖的女性所含的脂肪細胞太多,易於產生過量的雌性激素。現在,女性在接受激素代替療法時,常需同時服用雌性激素和孕激素。

子宮內膜癌的常見症狀是不正常的陰道出血、下腹疼痛和腰痛,當出現上述症狀時需提防子宮內膜癌,及時就診。如果不幸患上子宮內膜癌,一般都需要施行子宮切除術,以防止子宮內膜癌會向其他部位擴散。

早婚、早產、多產、性衛生差、炎症和宮頸糜爛等因素,與子宮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計劃生育、衛生宣教、婦女保健、婦女疾病普查及積極治療宮頸炎和宮頸不典型增生,都能起到預防子宮癌發病的作用。另外,為了預防子宮癌,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保持營養的均衡。

◎不要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

◎飯後多吃水果。

◎禁止吸煙。

◎閉經後接受一次子宮癌的檢查。

◎閉經前的女性如無排卵,則需要接受子宮癌的檢查。

◎經常性月經不調的人應接受子宮癌的檢查。

◎有家族遺傳性卵巢癌的人應接受癌症的檢查。

◎閉經後出血的應接受子宮癌的檢查。

◎禁止無節製地性交。

4.真菌性陰道炎的防治

陰道溫暖、潮濕、黑暗,並富含糖分,是理想的真菌培養器。念珠菌是寄居在口腔、直腸和陰道中的真菌。當陰道內的pH值改變和正常存在的菌類微生物受到抑製時,念珠菌的生長將失去控製,從而形成念珠菌性陰道炎。

念珠菌性陰道炎患者可出現疼痛、瘙癢和發紅,其陰道分泌物為凝乳狀,散發黴味。如果認為自己陰道感染了念珠菌,隻需取出一點陰道分泌物作真菌塗片檢查就能確診。

治療念珠菌性陰道炎的常用藥物是氟康唑。除此之外,還應采用相應的保護措施。

◎喝點酸乳酪。

酸乳酪含有能抑製真菌的細菌,每天喝點酸乳酪能控製陰道真菌。

◎少吃糖。

如果不能做到完全不吃糖,則盡可能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提防避孕藥。

避孕藥會影響陰道的分泌物,是陰道真菌感染的誘發因素之一。

◎攝入維生素C。

維生素C有利於維護陰道內的酸性環境,從而抑製真菌的生長。

◎衝洗陰道應謹慎。

過度地衝洗陰道,會破壞陰道內正常的微生物群落,是引起真菌感染的一個重要因素。

◎保持外陰幹燥。

潮濕的環境有利於真菌的生長。因此,不要長期穿著濕漉漉的遊泳衣,或者穿著汗漬漬的運動衣,應及時換下這些濕衣服。最好是穿棉織襯褲,它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使陰部多一點空氣,有助於避免穿尼龍內衣帶來的陰部潮濕。

5.細菌性陰道炎的防治

細菌性陰道炎又稱非特異性陰道炎,其主要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並多為膿性,有臭味。陰道有燒灼感、刺痛和墜脹感,可伴盆腔不適及全身乏力。

本病實際是正常寄生在陰道內的細菌生態平衡(菌群)失調。生理情況下,陰道內有各種厭氧及需氧菌,其中以產生過氧化氫的乳杆菌占優勢。細菌性陰道病時,陰道內乳杆菌減少而其他細菌大量繁殖,其中以厭氧菌居多,部分患者合並支原體感染。

引起細菌性陰道炎的原因還有很多,如陰道塞、棉球和紗布遺留在陰道內或者陰道外傷等,都可能造成陰道粘膜的破損、出血,引起細菌感染;分娩、流產和陰道手術時,如果違反無菌操作原則,會造成所謂醫源性感染,從而引起陰道炎;避孕藥具或油膏、化學藥物刺激可引起陰道上皮腐蝕,致使細菌感染,從而形成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病發病率高,病程較長,病情嚴重,危害性極大,是育齡婦女最常見感染性疾病,尤其多見於老年婦女,這是因為老年婦女雌激素水平降低,局部抵抗力下降所致。

細菌性陰道病發病之初不易引起病人重視,這些病菌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大量的酸鹽和胺類,抑製了乳酸杆菌,減少了過氧化氫,破壞了陰道生態環境。

白帶增多是該病的突出表現,白帶糊樣黏稠,呈灰白色、黃色、有腥臭味。若累及宮頸、子宮體及附件,甚至引起盆腔感染性炎症等,可導致不孕。

該病可通過全身治療和局部治療達到殺滅致病菌,恢複正常陰道生態環境。在治療期間應避免性生活或使用避孕套,治療結束應在一月內使用避孕套,治愈後每周複查一次。

患細菌性陰道炎後,應注意個人衛生和性衛生,尤其是在經期、產褥期切忌性生活。對慢性盆腔炎、慢性宮頸炎、附件炎等婦科疾病,都應及時治療。

6.乳房上的疙瘩

乳房上出現疙瘩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有時它與雀斑和體毛等一樣多是生命的自然現象。據統計,在美國每8名婦女中就有一名會患乳腺癌,因此乳房上出現疙瘩會引起恐慌就不足為怪了。

盡管乳房上的疙瘩多是正常現象,但是,纖維囊炎和纖維瘤這兩種非惡性的腫塊,也必須加以注意。纖維囊炎這種腫塊多見於絕經前後的女性。腫塊內充滿了液體,外表光滑,觸之即疼。治療時,先進行局部麻醉,然後用針把內部的液體吸出,纖維囊炎就會消退。

纖維瘤的表麵比較光滑,韌如橡膠。為了確證腫塊的危險性,常需進行活組織檢查,即取少許腫塊,然後做組織學分析。確定為良性腫瘤時,可在局部麻醉下把腫塊切除。

絕經期前隻有少數乳房腫塊是惡性腫瘤,但仍然應當對乳房上的每一可疑腫塊進行仔細的檢查。由於乳房上的腫塊大多數與體內激素的變化有關,因此可采取某些措施使乳房免受其害。

◎不要喝酒。

酒精會升高體內的雌性激素水平,而雌性激素會加重乳房腫塊。

◎低脂飲食。

脂肪含量低的食品,如纖維素、水果和蔬菜,能促進體內多餘的雌性激素的排出。

◎遠離咖啡因。

避免咖啡因有助於減少腫塊。有些人對咖啡因非常敏感,當停止攝入含咖啡因的食品時,乳房腫塊會顯著縮小乃至消失,乳房疼痛也會減輕。

◎科學攝入維生素E。

維生素E有利於去除乳房腫塊。維生素E的正常攝入標準是每天30個國際單位,過量攝入維生素E對人體是有毒的。因此,攝入維生素E時,一定要同醫生商量。

7.小心乳腺癌

如果說乳房使我們成為真正的女人,那麼失去了一個乳房就會使我們的性魅力黯然失色。乳腺癌不僅意味著有失去乳房的可能,在美國它還是導致婦女死亡的第二大癌症。

乳腺癌與雌性激素長時間的刺激密切相關。如有影響體內激素運行和增加雌性激素代謝的因素,都應加倍小心。例如,未生小孩或30歲之後才有小孩,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會增大;月經來得太早或者閉經太遲,患乳腺癌的危險性也較高。

長期服用雌性激素也會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性。還有,如果直係親屬,如母親或姊妹患過乳腺癌,那麼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較大。

乳腺癌發病的速度有快有慢。實際的乳腺癌細胞一般需要1~5年的時間才能長成可觸摸到的腫瘤。70%~80%的乳腺癌細胞來源於乳腺管。

雖然,乳腺癌的發病率較高,但是患乳腺癌並不等於被宣判了死刑。乳房造影術和每月的乳房自我檢查會使乳腺癌在早期被發現。早期發現乳腺癌,並及時切除患癌的區域,然後對乳房進行化療,其成活率有95%。

為了在早期發現乳腺癌,不可忽視乳房自我檢查和乳房造影。在35~40歲之間,需要做第一次乳房造影;如果家族有乳腺癌病史或者已做過活組織檢查,有過乳腺病史的話,乳房造影做得越早越好。在40~50歲之間,每隔一年或兩年,應當做一次乳房造影。

研究顯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堅持食物纖維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的飲食,並進行有規律地鍛煉,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遵照如下忠告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患乳腺癌。

◎減少脂肪的攝入。

減少飲食中脂肪的攝入量,可以有效地減少體內與乳腺癌發生密切相關的雌性激素的含量。

◎別喝酒。

有研究結果顯示,與不喝酒的女性相比,每天喝一杯酒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了30%,每天喝兩杯酒的女性則增加了70%,每天痛飲三杯酒的增加了100%。

◎多攝入食物纖維。

不溶性的纖維可吸附雌性激素,將其從大便中帶出身外,從而降低體內的某些雌性激素的含量。富含食物纖維的食物有麥糠、胡蘿卜、南瓜和甜瓜等。

◎攝取維生素A。

研究顯示,維生素A能預防癌症。這種維生素在食物中以β-胡蘿卜素的形式存在,許多橙紅色和黃色的水果和蔬菜含有β-胡蘿卜素。如甘藍、菠菜等。

◎積極鍛煉。

預防疾病的首要的一條是多運動,如散步、遊泳等有氧運動,對健康尤為有益。

◎多食水果。

多吃蔬菜和水果是另一種很好的預防乳腺癌的措施。研究表明,喜食蔬菜和水果的人比不吃蔬菜和水果的人患乳腺癌的比例低得多。8.沒有症狀的卵巢癌

女性易患卵巢癌,而最讓人恐懼的是它沒有預兆,發生時根本感覺不到任何痛苦。當出現明顯的症狀時,如下腹部不適或腫脹,往往已經發展到晚期。

一般說來,沒有癌症遺傳背景的女性患卵巢癌的幾率為2%。如果母親或者姐妹患過卵巢癌,這些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險性會增加5%。

沒有生育會增加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險性。生過孩子的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險性會降低。那些以母乳哺育孩子的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險性會更低。

卵巢癌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升高。30歲或40歲時,患卵巢癌的危險性會比20歲時高。盡管沒有一種自檢方法能早期發現卵巢癌,若能加強自我保護,將有助於維護卵巢健康。

◎嚐試一下避孕藥。

服用避孕藥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預防卵巢癌的方法。許多研究顯示,至少需要服用四年避孕藥才能降低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險性。當然,避孕藥有利也有弊。如果易患血栓,服避孕藥就不合適。

◎做盆腔檢查。

盆腔檢查時,醫生能夠觸知卵巢的大小,有助於早期發現卵巢囊腫、良性卵巢癌或者卵巢癌。因此,建議每年要做一次盆腔檢查。

◎慎用滑石粉。

研究顯示,滑石粉可能誘發卵巢癌,因此要避免在外陰部使用滑石粉。

9.性傳播性疾病

目前,已發現有50種以上的性傳播性疾病,其中包括淋病、滴蟲病、細菌性陰道炎、乙型肝炎、皰疹、陰道疣、艾滋病、梅毒和軟下疳等。

所有的性病都不應掉以輕心,但是今天對女性威脅最大的三種性病的病原是衣原體、人類乳頭瘤病毒和人類免疫缺損病毒。

◎衣原體。

衣原體病最讓人頭痛的是,它常悄然而至。如果衣原體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它將上遊至輸卵管,引起輸卵管堵塞、結痂,還可引起盆腔炎症,最終導致不孕。

抗生素能治療衣原體病,但是必須遵照醫生的指示,一定要完成全部療程,即使症狀已消失,感覺良好,也不能中斷。需要提醒的是,夫妻雙方都必須接受檢查並治療。

◎人類乳頭瘤病毒。

它引起的疾病通稱為生殖器疣,女性尤其應當特別警惕該病毒,因為其中的某些株型會導致子宮頸癌。有時感染並不一定會導致疣的產生,或者疣長在看不到的地方。

每年做一次盆腔檢查和帕氏塗片檢查,有助於發現這種病毒。本病目前還沒有治療的辦法,一旦感染,終生就是該病毒的受害者,但可切除疣並監控子宮頸的變化。

如果感染了人類乳頭瘤病毒,應多吃綠色蔬菜、柑橘和果汁,因為體內如果含有大量的葉酸,子宮頸發生癌變前變化的可能性較小。菠菜、柑橘和小扁豆等是最好的葉酸食源。

◎人類免疫缺損病毒。

在最危險的三種性病的病源中,導致艾滋病的人類免疫缺損病毒(HIV)危害性最大,因為艾滋病是致死性的。一旦和一個已感染了艾滋病的男性進行了無防護措施的性交,就有可能患上艾滋病。1/3以上的感染HIV的女性是通過性交感染的。

除禁欲之外,最好的預防HIV感染的措施是使用膠乳質避孕套。堅持並正確地使用避孕套,是一種高效的預防HIV傳播的措施。

10.愉快地度過絕經期

絕經意味著卵細胞已無作為,供應卵細胞的卵巢不再產生激素。絕經一般不會突然發生,常會有一段較長的過度期。此時,雌性激素的分泌開始波動。

雌性激素對人體的許多功能都有影響,它的供應減少,女性的身體會發生許多變化。雌性激素水平的急劇下降常導致月經不正常,這常是絕經的最早的暗示;同時,有的婦女還會出現陰道發幹和尿頻。

大部分婦女在絕經臨近期可出現潮熱,其表現形式不一樣。有的女性即便是寒冬也會突然大汗淋漓,有的隻感到頸後有輕微的位置不定的熱點。

辛辣的食物是臭名昭著的潮熱激發劑,它會使人的體溫迅速升高,將熱流傳輸到你的麵部和胸部。酒精和咖啡因也能引起潮熱。因此,要遠離它們。

絕經發生的年齡並不能準確地確定,不過它發生的平均年齡是50歲。有些女性天生就有發生過早性絕經的趨勢,她們在41歲,甚至是更年輕的年齡即停止排卵。

切除卵巢或者通過射線或化療破壞卵巢,都會導致過早地發生絕經,並伴發絕經所有的症狀。一旦卵巢不複存在,雌性激素會急劇下降,就如已經度過了絕經期一樣。

一旦已經處於經絕臨近期,要在身體處於變化的邊緣時做好相應的準備。由於絕經後骨質疏鬆的危險性急劇上升,因此需要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

絕經後患心髒病的危險性也急劇上升,所以絕經前應做血脂檢查,如果出現異常,應堅持低膽固醇飲食,並參加鍛煉,有時甚至需要服用藥物。

對於那些處於絕經期或者絕經後的女性,鍛煉可能是她們借以保持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唯一的最好的方式。調查發現,每周鍛煉3次以上的婦女在絕經期的感受比鍛煉次數少於這個數目的婦女的感受好,而低脂飲食比鍛煉在幫助婦女理想地渡過絕經期所起的作用更大。

植物含有植物雌性激素,它們在消化道中被轉化成激素類食物,從而產生一定的效果。因此,除了堅持低脂飲食外,還可以選擇有助於補償雌性激素短缺的食物。

植物雌激素以類黃酮和木質素兩種形式存在。諸如豆腐和豆奶等豆製品中含有類黃酮,全營養穀類食品和亞麻仁中含有大量的木質素,水果和蔬菜也含有少量的木質素。

有的女性隨著絕經的到來性欲也降低,這部分原因是由於陰道不適。雌性激素的減少會引起身體的各個組織和器官的失水。如果陰道幹燥,性生活可能會不適。

此時可使用一些潤滑劑和保濕劑,使陰道濕潤。比如維生素E油等,但要避免使用香水和凡士林,它們可能會含有刺激性的物質。

局部使用一些雌性激素膏也是不錯的主意,它能加厚陰道周圍的組織。但是在準備長期使用它時,要與醫生商量,因為人體吸收雌性激素效率非常高。

盆腔組織在絕經後會變薄、變弱,這會導致某些女性患尿道和陰道感染的危險性增加。當膀胱失去周圍組織的支持時,小便的次數增多;突然大笑或者咳嗽時,可能會尿褲子。

為預防尿道和陰道感染,最好穿棉織襯褲,而不要穿由尼龍、人造絲和其他人造纖維製成的內褲,因為這些纖維不透水、不透氣,並吸附細菌而使感染的幾率增加。

出現不自主地排尿時,可以通過訓練來增強控製能力。可以坐著、站著或者躺著,緊縮盆腔的肌肉,維持幾秒鍾,然後放鬆,反複練習,使盆腔的組織和肌肉得到加強。

11.常見的乳房異常

乳房是女性曲線美和性成熟的重要標誌,更是哺育後代的重要器官。正常情況下,青春女性的乳房呈半球形,左右對稱,外觀豐滿勻稱、挺拔而富有彈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體內激素的變化,乳房的形態大小也有所改變。例如,哺乳期的乳房可見明顯增大飽滿,但更年期以後乳房則明顯萎縮變小。疾病也可使乳房在形態、大小及生理功能等方麵發生改變,出現疼痛、乳房腫塊或有異常分泌等症狀。

◎乳房過小。

少數成年女性僅有乳頭發育,乳房皮下不能觸及乳房腺體。如僅表現為胸部平坦如男孩,而生殖器及其他性征如陰毛、腋毛發育正常,月經也正常,仍屬於正常生理性變化,在以後的妊娠、哺乳期間,乳房可增大;如乳房平坦且其他性征也未出現,則屬病理性異常。

致使乳房過小的原因很多,如卵巢功能不良,導致雌激素及孕激素分泌減少,從而影響乳腺導管及腺泡的發育;長期慢性營養不良的患者,乳房內脂肪組織過少;下丘腦一垂體軸的功能不全及腎上腺功能低下,導致機體內分泌功能紊亂,從而影響乳房的發育。

◎巨乳症。

乳房過度增長,明顯超過正常。輕度乳房肥大,一般無需治療。重度乳房肥大,年輕女性可行乳房縮小成形術,年老女性可行單純乳房切除術。

◎乳頭內陷。

乳頭凹陷於乳暈或乳房內,多由於先天性發育不良或長期束胸所致。此外,導管炎、乳腺腫瘤以及外傷,也可引起乳頭內陷。輕者,可經常向外輕拉乳頭,或用負壓吸引器或吸奶器吸引,可予以矯正。重者,可行手術矯正。

◎多乳房。

正常情況下,女性在前胸壁隻有一對乳房。如果在腋窩、側腹等部位出現多對乳房及乳頭,則屬於先天性的乳腺畸形,是由於胚胎發育期間乳腺胚原基退化不全所致。

◎乳頭皸裂糜爛。

常見於乳頭濕疹與濕疹樣癌。若為濕疹,則可服用抗過敏藥物,局部清洗後外用皮質激素軟膏;若為濕疹樣癌,則應行乳癌根治手術。

◎乳頭溢液。

非哺乳期自乳頭自動流出液體,這是乳腺疾病的重要表現。乳頭溢液中,有l0%為惡性腫瘤所致。因此,一旦發現乳頭溢液,應立即去醫院查明病因,及時治療。

◎乳房脹痛。

常見於急性乳腺炎,可伴有乳房表麵紅腫、壓痛、寒戰、局部變硬及高熱等症狀,多發生於產後3~4周,特別是初產婦更易患此病。

12.月經異常女性的煩惱

月經周期主要受垂體、下丘腦及卵巢所分泌的激素來調節控製,規律的月經周期是對機體內分泌功能正常的反映。如果月經異常,就說明機體的內分泌功能可能發生紊亂。

◎停經。

一向有規律的月經,突然停經超過一星期以上,則極有可能為妊娠,此時還可出現嘔吐、白帶增多、乳房脹滿、發熱、腰痛等早孕反應。

◎閉經。

閉經分為原發性閉經和繼發性閉經兩類。年滿18歲尚無月經來潮即為原發性閉經;月經來潮後又中斷持續3個月以上稱為繼發性閉經。

繼發性閉經的原因很多,如內生殖器疾病、內分泌功能紊亂、營養不良、精神緊張、過度肥胖與消瘦等,都可導致閉經。

◎月經過少。

月經周期正常,流血時間少於2日,經量少於30毫升,即為月經過少。月經過少與月經過多一樣,都是屬於不正常的現象。其原因與閉經原因相似,隻是程度上不同而已。

◎絕經。

月經完全停止一年以上即稱為絕經,常見於40歲以上進入更年期的女性。一些疾病,如產後大出血導致垂體前葉廣泛壞死、感染引起的卵巢早衰等,可引起過早絕經;因子宮及卵巢腫瘤而手術切除或行化療,也會出現絕經。

◎月經過多。

正常的月經量大多為30~80毫升左右,如果超出這個量或明顯多於其他月份,一次月經量超過200毫升,或因行經時間延長,引起總量增多,並伴有因月經過多失血而致的貧血症狀者,稱月經過多。一般是由血液係統疾病、子宮肌瘤、流產、子宮環等引起。

◎機能障礙性子宮出血。

如果月經的正常規律有所改變,如經血量很多或月經周期不規則等,卻又找不出什麼成因,就稱為機能障礙性子宮出血或機能不良性子宮出血。

該情況常見於開始來月經的女孩或接近更年期的婦女。其病因可能是由於激素分泌不平衡所致,可並發貧血。但本病通常是一種暫時性的機能障礙,可自行痊愈。

◎更年期後出血。

絕經期過後的不正常子宮出血,即更年期後出血。這時兩次月經中間的間隔會越來越長,然後月經會突然停止或經血量逐次減少直至沒有。很難確定更年期何時結束,但更年期後出血一定要引起注意,一般來說,最後一次月經後三至六個月又出血,一定要谘詢醫生。13.外陰變白應謹慎

多種因素可引起外陰皮膚或黏膜變白,病變因其種類不同,而臨床表現亦有差異。

◎外陰白斑。

常出現於小陰唇和大陰唇的內側、陰蒂及其包皮、會陰等處,不累及陰道和肛周。病變皮膚呈不規則的白色斑塊,雙側多不對稱。起初外陰紅腫瘙癢,此後皮膚逐漸變白、增厚,粗糙而脆,撓抓後易皸裂,引起局部疼痛。

外陰白斑的病因還不清楚,過去認為是一種癌前期病變,主張手術切除,但術後仍會複發。其實,外陰白斑的癌變率僅為2%,目前多主張非手術治療。

◎繼發性外陰過度角化。

糖尿病性外陰炎、黴菌性外陰炎、外陰擦傷、濕疣等,各種慢性外陰病變的長期刺激都能引起外陰表皮過度角化、脫屑而呈現出白色。患處有瘙癢、灼熱或疼痛感,與外陰白斑不易區別。但在其表麵塗以油脂時,白色可以減退。白色區域可隨原發病的好轉而逐漸消失。

◎硬化性苔癬。

多發生於大小陰唇、陰蒂及其包皮、陰道、會陰處及肛周。病變邊緣清楚,雙側對稱。初起時為扁平丘疹,蠟黃色,然後相互融合,並逐漸變白,隨之出現奇癢。嚴重者,外陰明顯萎縮,表麵光滑而菲薄,甚至陰蒂與包皮粘連,陰道口狹窄,影響排尿和性生活。

◎外陰局部性白化病。

本病多為遺傳性,無自覺症狀,不致癌,一般不必治療。

若發現外陰變白,應及時去醫院診治。另外,平時要注意外陰清潔、幹燥,不要用肥皂或很熱的水燙洗外陰,也不要搔抓;少食刺激性食物;衣著宜寬鬆,內褲以棉製品為佳。

14.引起外陰瘙癢的原因

外陰瘙癢症狀時輕時重,重者可導致坐臥不寧,影響工作和休息。理化因素的刺激、全身性疾病、外陰局部病變及感染等都可能成為致病因素,但也有無原因可查的外陰瘙癢。

◎感染性疾病。

最常見的是滴蟲或黴菌感染。另外,陰虱、陰部疥瘡及有些性病也會出現外陰瘙癢。

◎外陰局部病變。

外陰濕疹、神經性皮炎、慢性外陰營養不良、外陰腫瘤等,均可引起外陰瘙癢。

◎不良衛生習慣。

不注意清潔外陰,以致陰道分泌物或經血積存於陰部,可引起瘙癢。反之,每日數次清洗外陰,或經常使用堿性強的肥皂,或高錳酸鉀水泡洗外陰,使外陰皮膚過於幹燥,也會引起瘙癢。

◎衣著不適。

經常穿一些化纖衣褲,或使用橡膠、塑料質地的月經帶,使外陰部受汗漬或其他分泌物浸漬,可引起外陰瘙癢。

◎敏感物刺激。

全身或外陰局部用藥過敏,可引起外陰瘙癢。

◎全身性疾病。

維生素A及B缺乏、黃疸、貧血、白血病等,引起的外陰瘙癢是全身瘙癢的一部分。另外,肥胖者皮脂腺、汗腺分泌過多,刺激外陰,也會引起外陰瘙癢。

◎精神因素。

精神過度緊張所致,如情緒憂鬱緊張、焦慮等,都容易發生外陰瘙癢。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糖尿病由於尿糖刺激,以及局部酸堿度的改變,可引起頑固性外陰瘙癢。出現外陰瘙癢,一定要檢查空腹血糖或做葡萄糖耐量試驗,及時發現糖尿病。

15.引起外陰潰瘍的原因

外陰潰瘍不僅可由外陰本身病變引起,而且其他許多疾病也能引起外陰炎症,在這些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都有可能出現外陰潰瘍。

◎性傳播性疾病。

由性病引起的外陰潰瘍可見於外陰各部,以小陰唇和大陰唇內側為多,其次為前庭黏膜及陰道口周圍。

◎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以外陰痛為主,也有部分出現外陰無痛性潰瘍。結核及癌症引起的外陰潰瘍都經久不愈,並向周圍擴展,因此肉眼難以鑒別,需作活檢確診。

◎皮膚病。

皮膚疾病累及外陰時,會有水瘡及紅斑。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尋常型天皰瘡和播散性盤狀紅斑狼瘡,皆可引起外陰反複發作性潰瘍。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可在外陰發生結節狀浸潤性潰瘍。

發現外陰潰瘍時一定要及時就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久治不愈的潰瘍應作活組織檢查,以排除結核及癌症。預防上,主要是保持外陰局部幹燥與清潔,防止感染;積極防治原發病因,減少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