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放棄。
一個人的能力還是有限的,要學會正確的取舍,學會放棄那些虛無縹緲的榮華富貴,學會享受人間的親情和愛情,學會讓自己和周圍的朋友快樂起來,盡管我們做不到六根清淨和無欲無求,但我們能做到正確取舍,同樣能夠快樂起來。
總之,要想有個快樂的心情,就需要保持心態平靜,學會取舍和自我放鬆。
2.擁有充足的睡眠
當太陽下山,黑暗慢慢籠罩大地時,就去睡覺。而當太陽升起時,又準時起床。人類曾經就是這樣在自然的循環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今,睡眠倒成了一件奢侈品。
睡眠對於正常的生物機能至關重要。如果小鼠完全被剝奪睡眠17~20天就會死亡,它們的毛發會開始脫落,變得過度代謝,即使站立不動也會燃燒大量的熱能。這意味著睡眠就是節能和儲能,睡眠不足便要靠燃燒體內的能量來維持生理平衡。
如果沒有睡眠,人的免疫係統就不會很好執行功能。長期睡眠不足的副作用是長期積累的,需要長久的時間才能恢複。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對睡眠不足的學生施用流感疫苗,對於流感病毒的挑戰,這些學生的免疫係統隻產生了在正常情況下能產生抗體的一半。
因此,睡眠對機體內環境的有效調節和維持穩定至關重要。沒有睡眠,或長期睡眠被剝奪,機體內的生理功能就會失去平衡,細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也就是抵抗力降低了。相反,如果睡眠充分,機體內環境穩定,則有利於保持或加強機體的免疫力。
此外,近年來醫學家還觀察到,睡得太少會增加糖尿病和心髒病發生的危險;由於倒班或生活不規律,導致睡眠不足,會增加乳腺癌發生的危險;對老年人來說,睡眠不足會加重老年病的嚴重程度。
軍隊除了練兵打仗外,也需要適當的休養生息,以便讓士兵有時間恢複體力,繼續戰鬥。同樣,免疫係統也需要適當的關照,要想維持免疫係統良好的運作,也需要保證充足的、高質量的睡眠。至於睡多長時間,要因人而異,大部分人每晚應睡6~8小時。
3.進行適當的運動
勤練兵才能打勝仗。適當的運動能夠使血液循環加快,讓某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得到有效的鍛煉,而且還能增強免疫大軍的戰鬥能力,使免疫細胞數目增多、活性增強。
堅持每日運動1小時,每周運動5次以上的人,與沒有運動習慣的人進行免疫功能測定對照,結果表明,堅持運動者的淋巴細胞活性和吞噬細胞功能均明顯高於不運動的人。
多數研究表明,進行步行、跑步及騎車之類的增氧鍛煉後,免疫係統能持續活躍好幾個小時,而且有規律的戶外活動似乎有長遠好處,能使感冒的患病率降低。
雖然有規律的戶外活動可增加免疫力,但太劇烈了則會適得其反。對馬拉鬆運動員的測試表明,在運動後某些免疫細胞活動被抑製達6小時之久。
進行有益於身體的鍛煉,關鍵在於控製強度。不論是快步走,還是輕鬆慢跑,隻要步速適中,一個小時不會有任何不良反應,但連續進行2~3小時,恐怕就有些不妥。
一般而言,鍛煉時的心率達到自身最大心率的60%~85%的比較合適,老年人為75%以下比較合適。有心髒病、冠心病的老年人,心率要在40%以下。
最大心率是220-年齡。比如:一個25歲的年輕人,他的最大心率是220-25=195。那麼,他鍛煉時的心率要控製在195×60%至195×85%之間,即117至165之間。
另外,運動強度也可以通過自身感覺來衡量。如果當天鍛煉完有疲勞感,但呼吸比較平穩,沒有心慌、胸悶等現象,第二天鍛煉時肌肉沒有酸痛感,那運動就是比較適量的。
千萬不要在過度疲勞、休息不足時強迫鍛煉。運動還要與呼吸新鮮空氣結合起來。免疫係統和其他組織細胞一樣,也需要氧氣,否則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無法增強活力。
4.多吃蔬菜和水果
營養與免疫的關係在很多年前就被注意到了,當時發展中國家的醫生觀察到營養不良的兒童更易受感染。最近又認識到,即使吃得相當好,免疫力也可能低於最佳水平。
適當的營養能使免疫係統全麵有效地運作,有助於更好地防禦疾病。營養與免疫係統之間密不可分、相互促進的關聯,成就了營養免疫學創立的理論基礎。
飲食在免疫中有直接功用,特定的營養成分對免疫力有或強或弱的特殊作用。少攝入脂肪,多吃穀物、水果及多葉蔬菜,可滿足免疫係統正常運行所需要的每種物質。
而且,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很強的抗氧化元素,能提高身體免疫力。尤其是大蒜,它是抵抗病毒和細菌的天然活抗體,能幫助免疫係統戰勝疾病。
當然,千萬別忘了戒煙。研究證實,香煙煙霧中含有許多種有害化學物質。吸煙如同毒蛇纏身,它會破壞人體維生素C,而維生素C是身體抗氧化的重要成員之一。
5.合理的飲食結構
免疫係統總是在與人體內部和外部的敵人做馬拉鬆式的鬥爭,以時刻保衛人體不受到侵害。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鬥中,免疫細胞大量地與敵人同歸於盡,免疫分子等武器彈藥被大量消耗,免疫係統每分鍾都要生產數以百萬計的新細胞進行增援。
因此,免疫係統需要及時獲得戰時補給。營養的供給能對免疫係統產生顯著的影響。當某種營養素攝入不足時,會影響免疫係統,使免疫細胞數量減少、活性降低;相反,均衡的營養能給免疫大軍源源不斷地提供充足的補給,有助於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
營養免疫學的研究焦點就在於如何借著適當的營養滋養身體,以維持免疫係統的最佳狀態,進而使我們的免疫係統更強健。
營養均衡,最通俗的理解就是,樣樣都要吃,而樣樣不多吃。許多現代病,如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等,也稱為富貴病,都是大吃大喝惹的禍。
不要光想到口福,忘記了進口多了,身體會遭殃。每樣少吃點,對身體好,免疫係統也會幹勁十足。因為,營養均衡和節食是構建身體免疫力的基礎。
6.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A能保護皮膚和黏膜,它是身體抵抗外敵入侵的天然屏障。所以,維生素A能強化防禦機製,它以紅色蔬菜特別是胡蘿卜中含量最高。要想健康又美麗,就適當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它會使你如願以償。
維生素E可提高人體對抗感冒病毒和細菌的侵襲,黃豆及其豆類製品中含量多,這是屈指可數的世界公認的好食品。維生素C是免疫機製的好朋友,它是人體需要量最大的水溶性維生素,蔬菜中特別是新鮮蔬菜中普遍含量較高。
當人體感染各種致病菌或病毒時,都會有大量的氧自由基產生,損害正常組織細胞。維生素C可以有效地清除產生的自由基,減輕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害。 維生素C還可提高白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殺菌和抗病毒能力,對提高人體免疫力有著重要作用。
7.蛋白質與免疫力
人體各個組織、各個細胞都含有蛋白質。身體內的白蛋白、血紅蛋白、球蛋白等等,都是由蛋白質合成的。如果蛋白質不足,身體抵抗力會降低,各種傳染病就容易襲擊我們身體。
蛋白質的來源有兩大類:一類是動物性蛋白質,另一類是植物性蛋白質。動物性蛋白質包括各種肉類、蛋類、奶類,還有魚蝦等水產類。其中,奶類是最理想的蛋白質來源,它在體內的吸收轉化率比較高,屬於優質蛋白質。
各種肉類中的蛋白質含量都很豐富。不過,不同的肉類,蛋白質的含量是不一樣的。豬肉中蛋白質的含量為16%,所含的脂肪卻高達59%;牛肉中的蛋白質含量達22%,脂肪僅占2.5%;雞肉中蛋白質與脂肪的比重跟牛肉差不多。
所以,可適當地多吃一些雞肉、牛肉,而減少豬肉的攝取量,尤其是那些肥豬肉。有研究表明,如果攝取像肥豬肉這樣高脂食物過多,免疫功能會受到抑製,使抗病能力下降。
植物性蛋白質主要存在於米、麵這些糧食當中。其中,豆類的蛋白質含量最高,黃豆的蛋白質含量是雞蛋的兩到三倍,是牛奶的近十倍。所以,平時多吃一些豆類,以及豆腐、豆漿、豆芽等豆製品,對於增強免疫力是大有好處的。
各類蔬菜、水果當中,蛋白質的含量比較低。但是,它們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等其他多種營養成分,是肉、蛋、奶以及豆類食物不能夠相比的。所以,一再強調飲食要均衡。
蛋白質還有這樣一個特性,就是幾種食物混合在一起吃的時候,它的營養價值會提高。比如,大米和黃豆這兩種食物單獨食用時,它們的營養價值分別是40和50,如果把它們混在一起做成粥來吃,營養價值都可以提高10%左右。
所以,從合理利用食物中蛋白質的角度來說,每頓飯中的食物品種應該豐富一些。最好是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搭配,充分發揮食物中蛋白質的互補作用,獲得足夠優質的蛋白質。
8.戒除煙酒
人們若遇心情鬱悶、愁結難解之際,往往借酒消愁;若逢喜慶良辰,開懷暢飲,往往能增添節日氣氛;如果天寒地凍,風雪夜歸時,自酌半盞,頓覺周身暢暖。
由於酒氣芬芳,酒味醇美,適量飲用後給人以朦朧感、欣快感和興奮感,並能促進血液循環。因此,酒成為全世界範圍內人們所喜愛的飲料之一。
飲酒後,5分鍾內酒精就可出現在血液中,30~60分鍾,血液中的濃度可達到最高點。空腹飲酒比飽腹飲酒的吸收率要高得多,這是因為胃內有食物時可以稀釋衝淡酒精度。
《飲膳要正》中說:“酒味甘平,大熱有毒,主行藥勢,雜百邪,通血脈,厚胃腸,消憂愁,少飲為佳,多飲傷神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飲酒過量,喪生之源。”
少量飲酒不僅可以增加食欲,而且興奮神經,產生精神愉快、心理高興的感覺,還有助於解除疲勞,恢複體力。但過量飲酒可導致酒精中毒,給人體帶來極大的危害。
大多數酒精飲料都會抑製免疫係統,但紅酒可能是個例外。而且,紅酒還含有若幹有助於強心並增強免疫功能的抗氧化物質。如果真的很想喝酒,就喝杯紅酒。
吸煙也能對免疫係統造成傷害。研究證實,吸煙者的白血球通常會升高,中性粒細胞到達攻擊地點的能力卻會下降。不過,隻要逐步戒煙,免疫係統會在數月內恢複正常的功能。
9.空氣浴與免疫
氧為機體進行一切生理活動,包括免疫反應所必需的重要物質。從構成非特異性免疫係統的各種組織屏障的功能健全,到特異性免疫係統各成分發生、發展、完善,並進而發揮正常的免疫作用,每一環節、每時刻都需要足夠的氧作為物質基礎。
研究證明,體內單核一吞噬細胞係統在吞噬、銷毀入侵的病原體及異物的過程中,都需要有充分的氧的存在,以激活細胞內的氧化酶,產生過氧化氫、羥基等生物活性物質,進而殺滅病原體、體內突變細胞、細菌毒素及其他異物。
大量實驗證明,缺氧機體對病原微生物(除厭氧菌外)入侵的防禦能力下降,病情重而進展快,病死率高。例如,人或動物初次移居空氣稀薄、含氧量低的高原地區,機體對多種細菌、病毒的易感性增高,尤其易患呼吸道感染。這說明缺氧可削弱機體的免疫功能。
空氣浴能夠增強呼吸係統、心血管係統的功能,提高血氧含量,故能有效地保持和促進機體免疫功能。除了氧以外,空氣浴中空氣負離子生物活性十分廣泛,可作用於機體多個係統,對免疫係統的影響也很明顯;空氣浴本身的溫度,即寒冷刺激,也可提高免疫力;海濱空氣中的無機鹽元素、森林地帶空氣中的芳香物質,經呼吸道黏膜和皮膚進入體內後可與激素、酶及維生素等結合,進一步發揮觸媒作用而激活免疫係統的活力。
呼吸新鮮空氣,還可減輕焦慮,降低外來不利因素的攻擊。外麵的世界不僅能飽享眼福,也能飽享“氧福”。爬山、郊遊、釣魚……到戶外清新空氣中運動,對身體尤為有益。
10.微量元素與免疫
科學家對鐵、銅、鋅等必須微量元素與免疫功能關係的研究表明,如果人體缺乏這些元素,就可引起體液性、細胞性的特異免疫反應和非特異免疫功能不全。隨著免疫機能的抑製,機體感染和腫瘤的發生率升高。
鐵缺乏患者,主要引起T細胞數減少,而且可抑製活化T淋巴細胞產生巨噬細胞移動抑製因子,嗜中性粒細胞的殺菌能力也減退,因此可導致對感染敏感性的增加。
缺乏銅元素,也可使單個核細胞數和T細胞數量減少,使淋巴細胞對抗原反應的能力減退。缺乏銅的小鼠,其白細胞介素的水平僅為正常鼠的40~50%。
發生各種感染時,血清銅升高,刺激並增加肝髒合成和釋放銅藍蛋白,有利於抵抗微生物的侵襲。而血銅升高主要與中性粒及巨噬細胞被激活時分泌一種白細胞內源性物質有關,該物質隨著血液循環流到相關的靶細胞,並發揮重要的免疫調節及殺菌功能。
T輔助細胞是一類依賴鋅的細胞亞群。鋅缺乏可導致T細胞功能明顯下降,抗體產生能力降低。人與動物缺鋅則生長遲緩,胸腺和淋巴組織萎縮,容易感染。
總之,鐵、銅、鋅微量元素的不足,對細胞免疫功能的抑製是客觀存在的,如能合理地補充微量元素,將為免疫功能失調者細胞免疫功能的恢複提供一條新的途徑。
此外,值得重視的是汞、鎘、金和鈹等重金屬元素,如超標而汙染環境,或由使用的藥物中含有上述元素而積累,都可引起某些自身免疫病。因此如何有效地保護環境,減少重金屬的汙染,也是防止免疫性疾病的一項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