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健康手冊12(2 / 3)

淋巴結的這種過濾作用在人體免疫防禦能力上占有重要地位,一般隻有毒力強、數量多的病原體才有可能不被完全阻擋而侵入血流及其他髒器。但是在血液、肝、脾或骨髓等處的吞噬細胞會對病原體繼續進行吞噬殺滅。

以病原菌為例,吞噬、殺菌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吞噬細胞和病菌接觸、吞入病菌、殺死和破壞病原菌。吞噬細胞內含有溶酶體,其中的溶菌酶、髓過氧化物酶、乳鐵蛋白、防禦素、活性氧物質、活性氮物質等能殺死病菌,而蛋白酶、多糖酶、核酸酶、脂酶等則可將菌體降解。最後不能消化的菌體殘渣,將被排到吞噬細胞外。

細菌被吞噬在吞噬細胞內形成吞噬體;溶酶體與吞噬體融合成吞噬溶酶體;溶酶體中多種殺菌物質和水解酶將細菌殺死並消化;菌體殘渣被排出細胞外。

病菌被吞噬細胞吞噬後,其結果根據病菌類型、毒力和人體免疫力不同而不同。化膿性球菌被吞噬後即可被破壞,這是完全吞噬。

結核分枝杆菌、布魯氏菌、傷寒沙門氏菌、軍團菌等,則是已經適應在宿主細胞內寄居的胞內菌。在無特異性免疫力的人體中,它們雖然也可以被吞噬細胞吞入,但不被殺死,這是不完全吞噬。

不完全吞噬可使這些病菌在吞噬細胞內得到保護,免受機體體液中特異性抗體、非特異性抗菌物質或抗菌藥物的有害作用;有的病菌尚能在吞噬細胞內生長繁殖,反使吞噬細胞死亡;有的可隨遊走的吞噬細胞經淋巴液或血流擴散到人體其他部位,造成廣泛病變。

此外,吞噬細胞在吞噬過程中,溶酶體釋放出的多種水解酶也能破壞鄰近的正常組織細胞,造成對人體不利的免疫病理性損傷。

正常人體的血液、組織液、分泌液等體液中,含有多種具有殺傷或抑製病原體的物質。主要有補體、溶菌酶、防禦素、乙型溶素、吞噬細胞殺菌素、組蛋白、正常調理素等。

這些物質的直接殺傷病原體的作用不如吞噬細胞強大,往往隻是配合其他抗菌因素發揮作用。例如,補體對霍亂弧菌隻有弱的抑菌效應,但在霍亂弧菌與其特異抗體結合的複合物中若再加入補體,則很快發生溶解霍亂弧菌的溶菌反應。

人體的免疫係統不僅時刻保護我們免受外來入侵物的危害,同時也能預防體內細胞突變引發癌症的威脅。如果沒有免疫係統的保護,即使是一粒灰塵也足以讓人致命。

人體本身的防禦機製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適當的營養能使免疫係統全麵有效地運作,有助於人體更好地防禦疾病、克服環境汙染及毒素的侵襲。

10.激烈的廝殺

當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進入到人體後,免疫係統中的巨噬細胞首先發起進攻,將它們吞噬到巨噬細胞內,然後通過酶的作用,把它們分解成一個個片斷,並將這些微生物的片斷顯現在巨噬細胞的表麵,成為抗原,表示自己已經吞噬過入侵的病菌,並讓免疫係統中的T細胞知道。

T細胞與巨噬細胞表麵的微生物片斷,或者說微生物的抗原相遇後,如同原配的鎖和鑰匙一樣,馬上發生反應。這時,巨噬細胞便會產生出一種淋巴因子的物質,其作用是激活T細胞。T細胞一旦被激活,便立即向整個免疫係統發出警報,報告有敵人入侵的消息。

這時,免疫係統會出動一種殺傷性T淋巴細胞,並發出專門的B淋巴細胞,最後通過B淋巴細胞產生專一的抗體。

殺傷性T淋巴細胞能夠找到那些已經被感染的人體細胞,一旦找到之後便像殺手那樣將這些受感染的細胞摧毀掉,防止致病微生物的進一步繁殖。

在摧毀受感染的細胞的同時,B淋巴細胞產生的抗體與細胞內的致病微生物結合,最終被清除掉。免疫係統正是通過以上一係列複雜的過程,達到抵抗外敵入侵的目的。

當第一次的感染被抑製住以後,免疫係統會把這種致病微生物的所有過程具體地記錄下來。如果人體再次受到同樣的致病微生物入侵,免疫係統已經清楚地知道該怎樣對付他們,並能夠很容易、很準確、很迅速的作出反應,將入侵之敵消滅掉。

11.人體的戰場

人們通常也知道體液經由靜脈和動脈這兩種管道輸送,但恐怕很少人知道還會有第三種運送體液的係統,即所謂的淋巴係統,它平行於但又獨立於血管。

淋巴係統有兩大主要任務。它將血管中滲出的體液聚集起來,並使之重新參加循環。同時,它不斷貯存並生產各種淋巴細胞,以防止細菌、病毒甚至癌細胞的侵襲。

淋巴係統是相當大的輸送係統,它像樹根一樣終日不停地吸收體液。淋巴係統甚至不需要自己提供動力,它依賴肌肉的運動及附近血管的搏動而運送其“貨物”。

淋巴係統並不僅是一係列管子。當淋巴上行時,它經過數百個被稱為淋巴結的器官。每個器官都像小倉庫,裏麵滿是被稱為巨噬細胞的東西。

“巨噬”意味著其食量驚人,這些細胞也確實如此。不管經過淋巴結的是細菌還是癌細胞等,都被巨噬細胞吞食殆盡。淋巴結其實就是一個小型戰場。當因感染而需開始作戰時,外來的入侵者和免疫細胞都聚集在這裏,淋巴結就會腫大,甚至能觸摸到它。

淋巴結既是戰場,而作為整個軍隊的排水係統,淋巴結又肩負著過濾淋巴液的工作,把病毒、細菌等廢物運走。淋巴係統就是這樣將要送回血液的體液進行過濾。

12.人體衛士反目的時候

免疫係統是一部高效的機器,但也隻是一種機器而已。有時它也會出現故障或運轉不靈。更糟的是,它能完全失靈甚至向自身組織發動進攻,有時甚至帶來災難性後果。

當免疫功能喪失時,身體就會失去抵禦入侵者的能力。隨之而來的那種十分混亂的狀況,讓人難以想象。此時,身體虛弱到隨時就會出現意外。

免疫係統功能出現故障,可導致身體對外部刺激極為敏感。過敏是最常見的例子,此時免疫係統會向某種無害的物質進行攻擊,即所謂的自體免疫紊亂。

患狼瘡或類風濕關節炎之類疾病時,免疫係統失去了辨別良莠的能力,幹出些自我攻擊的蠢事來。如不加以治療,會導致皮膚受損、關節不良及器官病變等。

免疫係統會因年齡增大而衰弱,也許最常見的免疫失調是由衰老引起的。這就是為什麼老年人比年輕人更易患包括癌症在內的感染及疾病的原因。

但是,有些超過70歲的人免疫係統仍很健康,這說明免疫係統狀況惡化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保持良好的飲食、足量的必需維生素及礦物質,可使在老年仍很健康。

13.免疫力下降的四大信號

人體的免疫力就是身體在受到外來幹涉的侵害時,如細菌、病毒入侵人體時,身體抵抗外來入侵的能力。當身體疲勞或機體功能不協調時,人體的免疫力就會下降。一般出現如下情況時就說明身體免疫力下降了,應趕快采取增強免疫力的措施。

◎經常感到疲勞。

工作經常提不起勁,稍做一點事就感到累,去醫院檢查卻未發現器質性病變,休息一段時間後精力又得到補充,可這種狀態持續沒幾天,疲勞感又出現了。

◎感冒不斷。

天氣稍微變涼,就易感冒,而且要經曆好長時間才能恢複。如果周圍的人感冒後,沒幾天就被傳染,如果總是如此,則說明自身的抵抗力存在問題。

◎容易感染。

身體某個部位不小心被劃傷,幾天之內傷口就出現紅腫,甚至流膿,也許別人很快就可以好,而自己卻要拖好長時間;或身體不同部位接二連三的出現又痛又癢的小癤子。

◎腸胃嬌氣。

在外麵餐館吃一個普通的菜,其他的人安然無恙,而自己卻腹瀉不止。

人體的免疫力大多取決於遺傳基因,但環境因素對免疫的影響也很大。均衡的營養、適當的運動、充分的睡眠以及良好的情緒,都是讓我們的免疫大軍長期保持活力的重要保障。如果我們給予免疫大軍更多的關愛,它就會更加忠誠地保衛我們。

14.免疫與遺傳

人類進行生殖的過程中,親代的精子和卵子分別帶有父親和母親的遺傳物質,當精子與卵子結合發育成子代,子代將具備父母雙方的某些特征,這就是遺傳。

遺傳物質是基因,存在於每個細胞中。基因結構複雜,是小片斷的脫氧核糖核酸。人的基因有千千萬萬,排列在細胞核的染色體上,構成一個人的遺傳藍圖,控製他的遺傳性狀。

人的染色體有46條,配成23對,一半來自父親精子,另一半來自母親卵子。在第6對染色體上排列著一些基因,它們與免疫係統的功能有關。

調查表明,對乙型肝炎的易感性,以及是否容易發展為慢性活動性肝炎,與遺傳密切有關。某些腫瘤的發生也常有家族史,表示與遺傳有關係。

另外,在人體23對46條染色體中,有22對是男女性所共有,稱常染色體。另有一對叫性染色體,與男女性別有關,男性的一對性染色體為XY,女性為XX。

女性細胞有兩條X染色體,若不正常的突變基因在其中一條X染色體,另一條X染色體上的正常基因可將其掩蓋,從而使其不顯現免疫缺陷。但男性細胞隻有一條X染色體,缺少一條帶正常基因的染色體去克服突變基因,因此男性顯示了免疫缺陷或低下。

從免疫缺陷與X染色體有關這一角度來看,男孩比女孩難養些,他更容易生病。兒童醫院往往男孩病號比女孩病員多,這並不是重男輕女所致。

免疫力的強弱是有遺傳性的,不過營養好、多鍛煉、生活環境好、醫療衛生狀況好等等自然環境及社會條件,都是能夠或多或少克服遺傳帶來的缺點。

15.免疫與癌的形成

人體是一個有序的細胞社會,在發育過程中細胞要服從自然的規律,如有所擾亂,就可以產生疾病。現代科學的研究表明,癌由癌細胞組成,它來源於正常細胞。

體細胞偶然可自發或由於致癌因子的作用發生基因突變。突變分子的生物學基礎是使細胞遺傳物質DNA的化學結構受到損傷。研究表明,機體每天會有大量的細胞發生突變。

這些細胞突變,一部分可經自我修複而恢複正常,一部分則自我死亡,最後隻有少數突變細胞在一定條件下才轉變成癌。所以,腫瘤的發生是一個多因子、多步驟的生物學過程,它的發展可分為致癌、促癌、和癌的演進三個不同而又連續的過程。

研究表明,細胞惡變時在它的表麵就會出現新的抗原,可被免疫係統細胞識別出來,從而調動免疫細胞進行防禦,直到最後消滅腫瘤細胞,這種功能稱為免疫監視。

免疫監視類似於社會的治安,對於新生的那些盜賊和敵對分子,我們體內的安全係統就會對他們進行嚴密的監視,因而可將其消滅於萌芽狀態。

健康的機體不會隨便滋生出腫瘤。但也難免有些正在惡變的細胞,逃脫免疫監視而潛伏下來,並轉移到別處。一旦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它就乘機而起,直至形成腫瘤而不自知。腫瘤細胞逃脫免疫監視的機製十分複雜,不同腫瘤往往可通過不同的機製來逃避免疫監視。

此外,在整體水平的研究中,還發現腫瘤的發生、發展與患者的遺傳和激素等因素有關。近代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可以分析癌細胞的改變,尋找有關遺傳改變與癌發生、發展和癌細胞生物特性的因果關係。

增強免疫力

1.保持心情的舒暢

人的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與免疫係統組成了一個網絡,他們的功能活動是相互促進和相互製約的。因而三者中任意一個出現問題,勢必影響到其他兩個。

心理的調節是三者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有了心理平衡,才有生理平衡,才能管理延緩大腦和免疫係統的老化以及對惡劣環境很好的產生應答。

心理失衡是一種不健康狀態,已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研究表明,精神頹廢可反饋性地使血液中T淋巴細胞減少,且會抑製巨噬細胞的作用,導致免疫功能下降。

愉快的情緒能使免疫係統兵強馬壯,抗病能力加倍增強,它是治病的良方。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要想增強免疫力,就要用良好的情緒給免疫大軍鼓舞士氣,讓它們鬥誌昂揚地投入到戰鬥中去。也許緊張狀況是無法避免的,但有幾種辦法可以約束它。

◎學會放鬆。

在緊張忙碌的一天中,抽出5分鍾,閉上雙眼做深呼吸或散散步。考試期間,可緩緩地深呼吸,或與朋友一塊兒消遣,可避免防禦疾病的細胞與抗體數量的下降。

◎培養多種興趣。

無所事事時常會胡思亂想,適度緊張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實,從而改善抑鬱狀態。愛好廣泛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豐富多彩能驅散不健康的情緒,增強生命的活力。諸如彈琴、畫畫等,更有益於放鬆緊張的情緒。

◎學會找清靜。

在如今喧囂的城市中,處處都是車水馬龍,應該學會適時找一個清靜的居所,或三五好友品茶聊天,或登高遠眺,或獨自聽聽禪曲,或練練瑜珈,這些都是很好的放鬆方式。

◎及時發泄。

發泄是一種很好的自我調節方式。遇到問題和挫折時,要學會發泄,可向朋友傾訴,或記日記,甚至在網上找一個自己不認識的人,說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消除心理壓力。

◎積極樂觀。

要相信世界原本是美好的。試著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每件困難的事,盡力尋找出失敗的原因,並積極改正,要始終相信雨後會有彩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