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人口急劇增長,工業迅猛發展,固體廢物不斷向土壤表麵堆放和傾倒,有害廢水不斷向土壤中滲透,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及飄塵也不斷隨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導致了土壤汙染。凡是妨礙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產量和質量,還通過糧食、蔬菜、水果等間接影響人體健康的物質,都叫做土壤汙染物。土壤汙染物的來源廣、種類多,大致可分為無機汙染物和有機汙染物兩大類。
無機汙染物主要包括酸,堿,重金屬(銅、汞、鉻、鎘、鎳、鉛等)鹽類,放射性元素銫、鍶的化合物、含砷、砸、氟的化合物等。有機汙染物主要包括有機農藥、酚類、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滌劑以及由城市汙水、汙泥及廄肥帶來的有害微生物等。
土壤汙染有很大的危害,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說明:
土壤汙染導致嚴重的直接經濟損失土壤汙染會使得農作物受到汙染,以至於農產品減產。對於各種土壤汙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目如尚缺之係統的調查資料。僅以土壤重金屬汙染為例,全國每年就因重金屬汙染而減產糧食1000J多萬噸,另外被重金屬汙染的糧食每年也多達1200萬噸,合計經濟損失至少200億元。
土壤汙染導致生物品質不斷下降我國大多數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汙染,有許多地方糧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鎘、鉻、砷、鉛等重金屬含量超標和接近臨界值。
土壤汙染除影響食物的衛生品質外,也明顯地影響到農作物的其他品質。
有些地區汙灌巳經使得蔬菜的味道變差,易爛,甚至出現難聞的異味;農產品的儲減品質和加工品質也不能滿足深加工的要求。
土壤汙染危害人體健康土壤汙染會使汙染物在植(作)物體中積累,並通過食物鏈富集到人體和動物體中,危害人畜健康,引發癌症和其他疾病等。土壤汙染導致其他環境問題土地受到汙染後,含重金屬濃度較高的汙染表土容易在風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別進人到大氣和水體中,導致大氣汙染、地表水汙染、地下水汙染和生態係統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態環境問題。
13.怎樣防治土壤汙染
對於土壤汙染,必須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環保方針。首先要控製和消除汙染源。同時看到土壤具有強大的淨化能力,在防治土壤汙染時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
控製和消除土壤汙染源控製和消除土壤汙染源,是防止汙染的根本措施。土壤對汙染物所具有的淨化能力相當於一定的處理能力。控製土壤汙染源,即控製進入土壤中的汙染物的數量和速度,通過其自然淨化作用而不致引起土壤汙染。
(1)控製和消除工業“三廢”排放。大力推廣閉路循環、無毒工藝,以減少或消除汙染物的排放。對工業“三廢”進行回收處理,化害為利。對所排放的“三廢”要進行淨化處理,並嚴格控製汙染物排放量和濃度,使之符合排放標準。
(2)加強土壤汙灌區的監測和管理。對汙水進行灌溉的汙灌區,要加強對灌溉汙水的水質監測,了解水中汙染物質的成分、含量及其動態,避免帶有不易降解的高殘留的汙染物隨水進入土壤,引起土壤汙染。
(3)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
禁止或限製使用劇毒、高殘留性農藥,大力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發展生物防治。例如禁止使用雖是低殘留,但急性、毒性大的農藥。禁止使用高殘留的有機氯農藥。根據農藥特性,合理施用,製訂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采用綜合防治措施,既要防治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威脅,又要把農藥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限製在最低程度。
(4)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淨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砂摻黏改良性土壤,以增加和改善土壤膠體的種類和數量,增加土壤對有害物質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從而減少汙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發現、分離和培養新的微生物品種,以增強生物降解作用,是提高土壤淨化能力的極為重要的一環。
(5)建立監測係統網絡。定期對轄區土壤環境質量進行檢查,建立係統的檔案資料,要規定優先檢測的土壤汙染物和檢測標準方法,這方麵可參照有關參照國際組織的建議和我國國情來編製土壤環境汙染的目標,按照優先次序進行調查、研究及實施對策。
防治土壤汙染的措施
(1)施加改良劑施加改良劑的主要目的是加速有機物的分解和使重金屬固定在土壤中,如添加有機質可加速土壤中農藥的降解,減少農藥的殘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