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森林對環境的貢獻有多大
森林為我們提供著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種資料。估計世界上有3億人以森林為家,靠森林謀生。
森林提供包括果子、種子、堅果、根莖、塊莖、菌類等各種食物,泰國的某些林業地區,60%的糧食取自森林。森林灌木叢中的動物還給人們提供肉食和動物蛋白。
木材的用途很廣,造房子,開礦山,修鐵路,架橋梁,造紙,做家具,森林為數百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其他的林產品也豐富多彩,鬆脂、烤膠、蟲蠟、香料等,都是輕工業的原料。
我國和印度使用藥用植物巳有5000年的曆史,今天世界上大多數的藥材仍舊依靠植物和森林取得。在發達國家,1/4藥品中的活性配料來自藥用植物。
薪柴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燃料。世界上約有20億人靠木柴和木炭做飯。像布隆迪、不丹等一些國家,90%以上的能源靠森林提供。
森林的更大價值,還在於它保護和改善了人類的生存環境。森林調節著自然界中空氣和水的循環,影響著氣候的變化,保護著土壤不受風雨的侵犯,減輕環境汙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每一棵樹都是一個氧氣發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樹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處,所需要的氧氣也有了來源。
森林能涵養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環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降落的雨水,一部分被樹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樹下的枯枝敗葉和疏鬆多孔的林地土壤裏被蓄留起來,有的被林中植物根係吸收,有的通過蒸發返回大氣。
森林能防風固沙,製止水土流失。狂風吹來,森林能夠降低風速,樹根又長又密,抓住土壤,不讓大風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裏,滲人土壤深層和岩石縫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緩緩流出,衝不走土壤。據非洲肯尼亞的記錄,當年降雨量為500毫米時,農墾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區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區的3000倍。
森林還能改善環境、抗擊汙染。樹葉通過其上麵的絨毛、分泌的黏液和油脂等,對塵粒有很強的吸附和過濾作用。每公頃森林每年能吸附50~80噸粉塵,城市綠化地帶空氣的含塵量一般要比非綠化地帶少一半以上。
許多樹木能分泌殺菌素,如鬆樹分泌的殺菌素就能殺死白喉、痢疾、結核病的病原微生物。鬧市區空氣裏的細菌含量,要比綠化地區多85%。林木還能吸收噪聲。一條40米寬的林帶,可以降低噪聲10~15分貝。森林是如此重要,以致聯合國糧農組織把“森林與生命”定為1991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不是以植樹本身為目標,而是要表明森林如何能幫助人類實現持續發展的目標;要強調森林有持久生產力的作用,即在為後代保存資源基礎的同時,滿足現在生產不斷發展的需求;要提醒人們認識森林不僅能提供糧食、燃料,而且具有最根本的保護環境的價值。
如果沒有森林,陸地上絕大多數的生物會滅絕,絕大多數的水會流人海洋;大氣中氧氣會減少、二氧化碳會增加;氣溫會顯著升高,水旱災害會經常發生。一句話,沒有森林就沒有生命。
森林與人類息息相關,是人類的親密夥伴,是全球生態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破壞森林就是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破壞全球的生態平衡,使我們從吃的食物到呼吸的空氣都受到影響。難怪一位著名的生物學家說:“人類給地球造成的任何一種深重災難,莫過於如今對森林的濫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