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搖太空探索中的知識(4)(1 / 3)

因為他們在追求中感到,微重力、高真空、強宇宙射線輻射等條件,都直接影響著生物的生存、生長、衰老、變異,這些都是引起種子變異所必不可少的條件,而這種條件地麵卻很難達到。

為了探索空間條件對植物種子的誘變作用,1987年8月5日,在我國發射的第9顆返回式衛星上,中國科學院遺傳所研究員首次將辣椒、小麥、水稻等一批種子搭載升空,開始了我國太空育種的有益嚐試。

至今,我國已先後8次利用返回式衛星進行了51種植物,300多個品種的太空培育試驗。

經過太空“修煉”的種子,是否已成“正果”?專家們發現,經過6年的種植、培育、選擇和測定,經過搭載的“農墾58”水稻純係種子,不僅穗長、粒大,有的一株上競長出3~4穗,畝產可達600千克以上。在黑龍江省進行試種的青椒種子,經過幾個回合的培養,已成為長勢強、高產優質、抗病性強的新品種。9月,實驗田裏其他青椒枝葉脫落,隻剩下枝幹,而經太空“修煉”過的青椒後代,卻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專家認為,空間科學向農業育種的滲透,有可能發展成為空間誘變育種的一個新的邊緣學科。

我國航天人算了一筆賬,如果一顆衛星帶300~400千克的種子,經過地麵選育,可推廣到1億畝土地上種植,按畝產增加15%的保守計算,大約畝產可增加40千克,總產可增加40億千克。這將是一項具有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事業。

必須重視的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中,被有意無意地遺棄在宇宙空間的各種殘骸和廢物。

最近,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憂心忡忡地公布—2005年1月17日,南極上空885千米,發生了一起看似偶然的“宇宙交通事故”——一塊31年前發射的美國雷神火箭推進器遺棄物,與中國6年前發射的長征四號火箭CZ—4碎片相撞,這是一起典型的太空垃圾“宇宙交通肇事案”。

最早提出“太空垃圾”概念的是防空部隊的值班人員,因為監控宇宙空間的部門每天要監視5萬多個物體,太空垃圾常令他們迷惑。16年前,加拿大某氣象台宣布,發現了英仙星座附近有星體爆炸。後來才弄楚,這不過是一顆廢棄人造衛星在太陽光反射下造成的效果。另據俄羅斯報載,1987年,曾發生過因連接器擰不緊,“量子”艙無法同“和平”號對接的情況。當時,經驗豐富的地麵控製中心認為,艙外肯定有物質幹擾對接,於是派一個考察組上去檢查,結果發現那裏有一個金屬殘片。

20世紀60年代以前,沒人聽說過太空墜落物,但是自1973年以來,每年有數百塊太空垃圾墜落地球。但由於其在經過大氣層與空氣產生的急劇摩擦,使得這些垃圾在未通過大氣層時就自我燃燒殆盡,在大氣層的保護下就自我毀滅了。萬幸的是,迄今沒有大型的太空垃圾墜向地球,因此也尚未傷人。

美國東部時間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北京時間2月11日晚0時55分),美國和俄羅斯的兩顆通信衛星在太空相撞並產生大量太空垃圾,這極有可能會對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美國宇航局表示,他們還需要數周時間來判斷此次事故帶來的破壞程度,目前隻是在對約500塊體積較大的碎片進行跟蹤。

根據其通報,這次衛星相撞發生地點位於西伯利亞上空790千米,兩顆相撞的衛星分別是美國1997年發射的一顆銥星,以及俄羅斯1993年發射的一顆衛星。

前者是銥星公司運行中的66顆通訊衛星之一,後者則是一顆報廢的俄羅斯衛星。

這也是人類曆史上首次發生衛星相撞事故。

美國宇航局太空垃圾跟蹤首席科學家尼古拉斯·約翰遜說—“盡管以前曾經觀測到三次很小的碰撞,但是這麼大的兩顆通訊衛星撞到一起還是第一次。”

近年來,隨著地球外層空間逐漸被人造物體所充斥,太空交通控製問題也已經日益突出。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統計,目前地球軌道上有大約4000個運行中或報廢的人造衛星和火箭殘體,此外還有大約6000個可以看到並跟蹤的太空垃圾碎片。而直徑超過1厘米的太空垃圾,更多達20萬個。這些物體大多數的運行速度,都在2萬千米/小時以上。

運行在地球軌道上的這些物體無時無刻不對衛星本身的安全以及國際空間站的安全構成威脅。

根據美國憂思科學聯盟截至2009年1月21日的統計數據,目前運行在地球軌道上的人造衛星為905顆,其中美國443顆、俄羅斯91顆、中國54顆,最為擁擠的地球同步軌道(高度35860千米,赤道上空,傾角為0毅)上的衛星為366顆,近地軌道(700~2000千米)上有442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