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水是生命之源,如果在行星上找到水的蹤跡,那離發現生命恐怕隻有咫尺之遙了。在那麼遙遠的行星上,科學家們如何能發現水呢?當行星受到恒星發出的紅外線照射時,行星大氣層中水分子會發出一種微波輻射,通過尋找這種輻射,就能確定水的存在。2002年9月,意大利宇宙與行星研究所的科學家觀察了17顆擁有行星係統的恒星,發現其中有3顆恒星的行星係統存在這種微波輻射,間接證實了水的存在。
如果這些行星上確實有水,那將是一個讓人手舞足蹈的發現。雖然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它們上麵會有生命,但至少表明,在太陽係外的其他行星上,也同樣存在著水這種孕育生命的關鍵因素。不過,也有些科學家對這一結果表示懷疑,認為要證實這些水確實來自行星係統,還需進一步觀察。此外,令人失望的是,由於觀測到的這些行星都是巨大的氣體行星,沒有固體或液體表麵,而且有些行星的溫度很高,所以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並不大。
最後,化學成分是分析係外行星有無生命結構的關鍵,尤其氧元素是尋找地球外生命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2004年2月,美國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首次在一顆係外行星上發現了氧元素和碳元素,這兩種元素形成一個橄欖球形狀的橢圓體把行星團團圍住。可惜的是,那也是一顆熾熱的氣體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在那兒生存。盡管如此,天文學家認為,這一新發現對於未來在其他星球大氣層中尋找生命存在跡象可能會有幫助。
太陽係外行星這些點點滴滴的生命暗示,讓人覺得好奇又失落。
雖然,就目前的觀測手段而言,還很難發現地球大小的行星,也難以了解行星的化學成分,更無法直接了解這些行星上是否可能存在生命,但我們相信,隨著空間探測技術的發展,搜索宇宙智慧生命的事業必將展開一個新的篇章。
衛星是否能存在生命
幾年前,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發射的“伽利略”號航天器從離木星的衛星木衛二上空400千米處飛過時,它上麵敏感的無線電探測器記錄顯示,木衛二厚厚的大洋冰層下麵,有一種類似動物產生的動靜。而“伽利略”號聲音傳感器則清晰地捕捉到一種吱吱的叫聲,不停地直接從冰層下麵傳出來。這些資料傳到地球並經過電腦仔細分析後,結果令科學家們大為震驚—聲音記錄儀表明,從木衛二海洋下麵發出的聲音頻率竟然與地球海洋中的海豚發出的叫聲幾乎完全相同,其錯誤概率隻有0.001%。雖然目前還說不清在木衛二海洋中“說話”的到底是什麼生物,但這足以讓科學家提出這樣的大膽假設—雖然在遙遠的氣態木星上不可能繁衍出生命,但是在它的衛星上,非常可能存在一種類似地球上海豚的生命。
這給我們尋找外星生命開拓了一條新的思路。雖然在我們的木星、海王星等不存在液態水的行星上麵根本不可能存在任何生命,更不用說有外星人等智能生命存在,但是它們的衛星上麵,能不能提供類似於地球上的自然條件,從而產生生命並繁衍發展出掌握一定技術的生物文明呢?如果這是可能的,那麼係外巨型氣態行星的衛星係統也會這樣。
經過最近十多年的天文研究,科學家們已經深刻認識到,我們居住的這種“太陽—地球—月球”構成的模式世界並不是宇宙中的獨特例子,這樣的世界應該很普通,即使在我們的銀河係中也肯定大量地存在。科學家們希望,木星及其衛星的例子,能夠啟發人類尋找外星生命的思路,將宇宙探索眼光的重點放在宇宙中充滿生命希望的眾多衛星上。
從我們太陽係的特點看來,氣態星球(如木星)越巨大,它們擁有的眾多月球衛星的質量總和也就越大。所以,對於那些比我們太陽係的木星還要大得多的係外行星,理論上肯定會擁有一些大如火星甚至發育得如我們地球般良好的衛星。
怎樣找到這些係外衛星?科學家們發現,太陽係中氣態巨型行星的月球係統的總角動量,一般都與各自行星的質量成正比。也就是說,行星越大,其擁有衛星的可能性也越大。這種比例換算定律也適用於係外行星(或棕矮星)的衛星係統,所以,在外星係中,那些處於可居住地帶的巨型行星與棕矮星,的確可以擁有質量體積更龐大而又能夠穩定運轉的月球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