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了望茫茫宇宙(2)(1 / 3)

軌道器是航天飛機的主體,又是航天飛機中唯一可載人的部分,也是真正在地球軌道上飛行的部件。固體燃料助推火箭將航天飛機升到一定高度後,與軌道器分離,回收後經過修理可重複使用。外儲箱是個巨大的殼體,內部裝有供軌道器主發動機用的推進劑,是航天飛機組件中唯一不能回收的部分。航天飛機的軌道器是載人的部分,有寬大的機艙,它能夠帶著航天員定點著陸。

空天飛機是對航空航天飛機的簡稱。顧名思義,它集飛機、運載器、航天器等多重功能於一身,既能在大氣層中像航空飛機那樣利用大氣層中的氧氣飛行,又能像航天飛機那樣,利用自身攜帶的燃料在大氣層以外飛行。空天飛機起飛時,不必借助火箭發射,也可以任意選擇軌道,降落時又能像普通飛機一樣自由選擇跑道。

空天飛機的動力裝置既不同於飛機發動機,也不同於火箭發動機,而是一種混合配置的動力裝置。它由空氣噴氣發動機和火箭噴氣發動機兩大部分組成:

起飛時空氣噴氣發動機先工作,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大氣中的氧,節省燃料;飛到高空後,火箭噴氣發動機開始工作,燃燒自身攜帶的燃燒劑和氧化劑。

宇宙空間站

宇宙空間站是運行在地球軌道上的一種小型實驗性科研與軍事活動的基地,上麵有維持人長期正常生活的環境,安裝有保障宇航員進行各種工作的儀器設備以及為人和設備服務的各種裝備,可載人長期飛行。它可研究人對空間環境的適應能力、探測天體、觀察地球、試製新材料和藥品,並進行生物實驗等。

為了使人們在太空中生活得安全、舒適,空間站上設有各種先進的配套設施。生活設施,有食品櫃、電熱器、飲水箱、坐椅、睡鋪、衛生間、淋浴裝置等;文化設施,則包括專門收看地麵電視節目的電視機和各種體育鍛煉器。此外,還有可靠的生命保障係統,包括大氣再生器和水再生器等。

保障宇航員生命安全的宇航服

宇航服是宇航員的生命保障係統,也是宇航員進行太空行走的生命屏障。

宇航服可以很好地保護宇航員免受各種傷害,它能夠經得起細小隕石和微塵的高速衝擊而不會破損。在真空環境中,人體血液中含有的氮會變成氣體,使體積膨脹。如果人不穿加壓氣密的航天服,就會因體內外的壓差懸殊而有生命危險。另外,宇航服裏還有供氧和通風等設備,而且還可以儲存一定量的食物和水以及能容納排泄物的馬桶。

上麵說的是用於宇航員艙外活動的宇航服,還有一種隻能供宇航員在飛船座艙內使用的宇航服。如果飛船座艙內發生泄漏,宇航員可以穿上艙內宇航服,啟動供氧、供氣係統。另外,它還能提供一定的溫度保障和通信功能,確保宇航員在飛船發生故障時安全返回。

太空生活

在太空中,人是失重的,會像傳說中的神仙那樣飄浮在空中。宇航員吃飯時最怕張開嘴巴,如果不小心,食品碎屑就會飄在空中,很不好清除。因此,早期的太空食品都做成糊狀,如蘋果醬、牛肉醬、菜泥和肉菜混合物之類。現在的太空食品多采用易拉罐包裝,以便加溫。為防止開蓋時食品飛走,在易拉蓋下還通常加封一層塑料膜。

在太空中睡覺也是一件很特別的事,首先是黑白不分。這是因為宇航員在天上繞地球航行,太空日出日落由航天器繞地球一圈的時間而定。因此,宇航員無法按照地球上“日落而息”的習慣睡覺。對於宇航員來說在太空中睡覺,睡姿是很隨意的,因為在失重的情況下,他們可以躺著睡、站著睡,還可以飄著睡。但為了避免睡著了以後飄來飄去的,他們可以睡在睡袋裏。

宇航員在太空中也要刷牙,但他們刷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宇航員們沒有牙刷,隻能用塊濕布包在手指上當牙刷。宇航員的牙膏是特製的,為了防止牙膏泡沫在空中亂飛,刷完牙後還要把牙膏咽進肚子裏。長期待在太空中的宇航員,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一樣需要洗澡。在太空中洗澡既費時又費力,首先宇航員要把腳固定在一個限製器上,防止洗澡時飄起來;然後要戴上麵罩和眼罩,防止水珠吸入肺部或進入眼睛。

宇航員在太空大小便很不方便,要把人固定在馬桶上,不然很容易把糞便弄到空中去,要是那樣可就太糟糕了。不過還沒有哪個宇航員這麼不小心的。

由於太空環境的影響,空間站內的大部分垃圾都是濕的,這會促使微生物和細菌的生長。為了保證宇航員的身體健康,必須抑製細菌的繁殖,所以就要對垃圾進行真空幹燥或冷凍儲藏處理。

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次嚐試

東方號是前蘇聯最早的載人飛船係列,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載人航天器。東方號載人航天工程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載人之前,共發射了5艘無人試驗飛船。1957年,蘇聯在太空中進行第一次動物試驗,他們把一隻名為萊卡的小狗送上了太空。這隻小狗在太空中生活了5天,最後因衛星沒有返回係統,而永遠留在了那裏。這次試驗證明哺乳動物在人造衛星的困難環境下,也能生存。